當今時代,中國的城鄉關係正在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化,一種新的城鄉關係正在重構,田園綜合體,一個構建城鄉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問題應運而生。其實早在2012年我國就開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實際上就是田園綜合體的前身,其規模為8.5萬個村,170萬家經營主體「農家樂」,從業人員已達2800萬人,綜合收入2400億。一個振興鄉村經濟,打造詩意棲居地的時代宏偉課題,恰逢其時,拉開大幕。
一、田園綜合體的概念
田園綜合體概念,繼2017年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閃亮登場後,多方都對此進行了解讀,從其內涵與外延來分析,田園綜合體就是在城鄉一體化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型產業發展,並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施中國農業振興、中國鄉村現代化、城鎮化以及社會經濟全面提升發展的一種可持續的創新模式,也叫新形勢、新概念。
田園綜合體也是一種以商業模式、旅遊形式和理念,來發展農業農村的形式。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準繩,出發點是主張一種帶有商業模式在內的、吸引企業參與的頂層設計,策劃謀劃以城市元素與鄉村發展結合的共建開發方式。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形成農業農村產業變革,從而重塑中國農業大國的鄉村形象並促進農業經濟振興。田園綜合體的公式可以簡單總結為:農業+旅遊,生態+文化,特色+產業(地產)。
二、田園綜合體的特徵與分類
(一)田園綜合體的五大特徵
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為基礎,以旅遊為載體,以休閒養生康養為形式的融農業生產、旅遊觀光、康養度假、科普教育、研學旅行等多形式為一體的農業創新平台。其最終目的為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滿足遊客回歸自然嚮往田園的心理需求和俗性追求,以及懷舊慾望,具有五大典型特徵。
一是農業基礎較為完善。二是生態資源品質優良。三是綜合服務的功能系統完備。四是具備適合休閒康養觀賞度假的條件和環境。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後現代,能提供感悟生命,休閒康養的環境彌足珍貴。五是區位與交通優勢突出。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物流、人流、信息流是啟動田園綜合體的先決條件,良好的區位往往決定鄉村與外部更廣闊地域的結合程度,以便形成向外開放的經濟空間並對後續的發展產生持續的正向外部性。
(二)田園綜合體的分類
田園綜合體的理想模式一般包含五個基本分類。
一是景觀吸引核心區。可以是自然景觀,也可以是有特色的人造景觀,但是最樸素而典型的是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為休閒吸引物的農業景觀區。我國農業文明歷史悠久,氣候及地貌特徵複雜多樣,各地農業生產特色顯著,農業景觀資源豐富,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生產過程、優質農產品,特色園圃等農事景觀都是遊客親近自然,回歸山野的良好載體。
二是休閒聚集區。休閒集聚區可以理解為是為滿足遊客各種休閒需求而設置的綜合休閒產品體系,包含養神、養生、養老的多種體驗活動,使城鄉居民能夠深入農村特色的生活空間,體驗鄉村風情活動,暫居的養神者恢復精神與體力,久駐的養生者增強體質,常住的養老者頤養天年。
三是農業生產區。這是區別於鄉村特色小鎮與城市社區最顯著的標誌,這一區域主要從事種植養殖的生產活動,具有調節綜合體氣候和微生態,合理改造休閒空間的作用。可以結合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重點選取適合的種養品種,形成自主的特色農業生產內容。
四是生活居住區。農民在田園綜合體平台上參與農業生產活動、共同經營休閒項目,建設充滿活力而區別於城市模本的新型現代社區。這類社區依靠田園綜合體,通過產業融合與產業集聚而吸引當地農民、產業工人、外來遊客三類人群,形成新人口集聚模式與鄉村人口基礎。
五是社區配套服務區。田園綜合體必須具備配套支撐功能區,讓居民與遊客吃住放心,旅遊舒心,不斷追求生產性服務的專業化和高端化,生活性服務的精細化與高品質化。使服務功能擺脫簡單機械疊加而實現功能融合。
三、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理念與體系構建
(一)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理念
一是堅持以農為本,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前提、以發展農業為中心、以提高農業經濟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目標,堅持保護耕地、農田農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現代化水平。
二是堅持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要把生態理念貫穿到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全過程,圍繞土地的良性發展,保護綠水青山,激發內生髮展動力,集聚整合要素資源建設完整生態運行體系,使田園綜合體成為按照自然規律運行的旅遊發展模式。
三是突出「創新」理念,堅持因地制宜,以品質景觀為吸引、以特色產品文旅項目為帶動,力避同質化競爭,保留原汁原味,立足實際發展新業態,最終實現中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城鎮化並做到農強、村美、農民富。
(二)田園綜合體的產業體系構建
田園綜合體的打造主要的前提是建立綜合體產業鏈,包括:核心產業、支柱產業、配套產業、衍生產業等產業群系。
核心產業,是指特色農產品和以田園為載體的農業生產和農業特色產品,以及休閒農業及活動;支柱產業,是指直接支持休閒農產品的研發、加工、推介和促銷企業群體及金融、媒介等產業;配套產業,是指為創意農業提供良好環境和氛圍的服務單位——食宿旅遊購娛;衍生產業,是指以特色農產品和文旅創意成果為要素,投入的謀劃、策劃、規劃、創意等企業群。
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是包含農林牧副漁、餐飲、酒店、物流、金融、地產、商業等行業的多產復合體與城鄉結合體。農村單體產業實現存活與發展的時代一去不返,從多產業融合中獲取利益的途徑更為現實可行。田園綜合體應積極布局各類雙創園、產業園、農業科技園,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推動土地規模化利用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打造產業集群,做好產業體系建設。
四、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重點建議
田園綜合體建設,綜合了生態、文化、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還處於探索發展階段,需要吸取以下經驗與建議。
(一)在建設定位上,確立姓農為農的宗旨
從主體上講,要強調以農民的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農民能夠充分參與並受益。從產業內容上講,要建成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三位一體的綜合體系。
循環農業,就是利用物質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兼顧生態利益、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廢棄污染最小化的一種環境農作方式。
創意農業,是以審美體驗、農事體驗為主題,具有養生、鑑賞、體驗功能的趣味項目。目的是讓農民增收入、企業增效益,從而進一步藉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創新發展理念,來拓展農業功能資源整合,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功能農業。
農事體驗,是指休閒農業中將農業生產、自然生態、農村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來銷售。城市居民則通過身臨其境的農業農村農事體驗及農旅項目等來滿足其愉悅的身心需求。
(二)在建設路徑上,貫徹產業融合的探索
田園綜合體使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利益共同體,產業價值在互促互利中得以整體提升。其原理是:以經濟學為定律、以功能經濟為依據、以市場經濟為抓手、以農業農村+文旅+企業合作+特色產業(產品)+旅遊地產為方法的發展農村經濟的創新模式。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業產業。農業是田園綜合體的核心,在構建田園綜合體的進程中,應做到建設好現代農業生產型產業園區,培育好休閒農業產品,運用好綜合型社區來帶動田園綜合體的農業發展。一方面可以避免實力弱小的農戶短板和異向行為,另一方面有利於農村做中長期產業規劃,尤其是發展現代化農業和有助於形成當地社會的基礎性產業。
2.文旅產業。綜合旅遊業和文旅產業,帶動和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文旅產業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態型的旅遊產品+度假產品的組合,以及組合中需要的功能搭配、規模搭配、空間搭配加之豐富的文化生活內容,多樣業態規劃,從而形成特色農業旅遊度假目的地。
3.地產及社區建設。無論是改造的,還是新建的,都要按照村落肌理來打造,並在綜合體構建中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分散經營。地產及社區建設能在基礎產業和新興驅動型產業啟動後,使當地的社會經濟活動發生大的變化,為當地發展人居環境建設,並為原居民、新居民、遊客等三類人群營造出新型的鄉村,形成社區群落。換句話說:打造田園綜合體就是打造農村新的環境和新的另類社區。
(三)在建設模式上,堅持新型業態的孵化
未來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將具有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特色化、時尚化、功能化、趣味化、人性化、經濟化、產業化等多重趨勢,高新技術向農業領域滲透將產生生物農業、信息農業、循環農業、能源農業、醫藥農業等新型產業和新型業態,原來清晰分明的產業邊界日益模糊,信息爆炸、人才集聚與產業碰撞會不斷孕育新型業態。田園綜合體應堅持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輻射帶動,為農業科技成果的展示和產業孵化提供廣闊的平台。
註:圖文素材源於網絡,由最美農莊編輯整理,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公眾號平台:最美農莊(ID:Farm_plan)
商務合作:1781327951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