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讓寫給雷克薩斯的BGM,卻很不「久石讓」

2020-09-22     速度周刊

原標題:久石讓寫給雷克薩斯的BGM,卻很不「久石讓」

雷克薩斯給自家混動車們拍了個TVC,找來久石讓寫配樂。

沒新車用跨界刷存在感,是汽車品牌的慣用手段。我對豐田混動興趣乏乏, 「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叫豐田一種叫其他」,里程碑不缺謳功頌德。倒是久石讓的商業音樂能否生出花來,引起了我的極高興致。

Excuse Me?這是久石讓寫的?

不知道是我抖音神曲聽多了,還是大師創作靈感突變了,這絕對是很不久石讓的一個作品。「不複雜但獨立強旋律」被全部熨平。

每一個大師都有很明確的自我風格,從莫扎特、蕭邦、舒伯特到我覺得很妖的蕭士塔高維奇,即便是配樂見長,久石讓也不例外。

大師的風格是什麼?從我一個彈過他很多鋼琴作品但真沒看過宮崎駿動畫片的琴迷角度,就是沒畫面,久石讓的曲子也是一個極具張力的獨立強旋律。

演奏技法千千萬,寫譜時候加上裝飾音、附點和三連音等技巧,就能讓整首曲子活起來。這對音樂人來說不是難事。

《菊次郎的夏天》Summer

《幽靈公主》主題曲

《哈兒的移動城堡》人生的旋轉木馬

以上三首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也很能代表久石讓的曲子了(看得懂一起讀譜,看不懂直接聽歌):3/4拍,4/4拍的節奏是慣用節奏,定輕快明朗的主基調,主歌和副歌的銜接是一個故事的進度條,由緩入急,有一種能量的攢積。自成一派的公式了!都能套進去。

但《Will be the wind》呢?

上來就是激進的快速切入,16分音符小跑的感覺先來了。我懵了!大師後面高潮是準備上32分音的節奏麼?可惜不是,單調的重複和疊加基本是沒有級進的。

你把鋼琴演奏部分抽出來換成其他樂器,整個旋律基本就是沒平仄起伏。

我再說一個配樂大師:漢斯季默。回想一下你看過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如果你還記得它們BGM的話,一點點疊上去的感覺,不就是雷克薩斯《Will be the wind》的調性嗎!但配器又差了大電影太多。

我不知道雷克薩斯給了久石讓多少的創作空間,是塞了車在那裡無聊路跑的鏡頭,還是給了幾個空洞的精神大詞讓寫一個曲子?我也不知道,久石讓是真把它當一個音樂創作,還是純粹一場音樂交易,早沒了當初和姜文《太陽照常升起》的那股拗勁,客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我以為自己音樂品味退步了,拿去給上音的教授聽,她懵了「這絕不是久石讓的東西」;再拿去給圈外琴友聽,不說久石讓出品,他能發表出一堆「如果是我,在這裡那裡會這樣那樣處理」的言論。

音樂是感受向,甚至比一輛車好不好看的外視更主觀。但既然選擇了跨界破圈的打法和路徑,能否讓至少是樂迷群眾而不是車迷群眾的情緒無節制爆發,才是終極目的不是嘛!

圈子和圈子之間的信息鴻溝從來都是巨大的。我愈發理解「商業是最大的藝術」,就是用人民幣來創作僭越鴻溝的可能。嘗試總比不試好,只可惜,大師也有機車的時候,賞味再次埋汰在了一片哀嚎式的媒體跪舔聲里。

汽車圈錢多速來還有品,會有這個奔頭的。但是在真正懂得,以被跨的那個界的遊戲規則為主導的那天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0rws3QBLq-Ct6CZOK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