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狐αT跑得快還不會暈車,但這些設計卻把我看暈了……

2020-12-21     速度周刊

arcfox這個品牌的取名是來自北極狐,這個眾所周知。不論是北極狐還是九尾狐,大家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腳滑,跑得快,靈活,很聰明。那麼αT是不是這樣的一台車呢?我分列了這麼幾個點,帶大家全方位來體驗一下。

1

出色的動力

帶著不匹配的剎車。

首先,在試駕過程中我非常充分的體驗了αT的性能,作為一台653km續航的車型,它的電池包質量一定是非常大的,這也導致了整車質量達到了2.5噸之多,但憑藉著法雷奧西門子160kW最大功率,360N·m最大扭矩的高性能電機以及0.271cd的超低風阻設計,它依然能將百公里加速放在了4.6秒這個級別,算得上是一個值得稱道的成績。

其次,和model3、比亞迪漢這些車型不同,αT的動力輸出非常平均,不會在前段就爆發最大扭矩提供一個強大的推背感來提速。這樣調教的好處就是,在保持動力成績優異的情況下,它不太容易讓人暈車,尤其是一台非常穩的純電車型。相信被model3提速暈車勸退的車主不在少數了,αT很好的規避了這個問題。

而同時αT在高速駕駛下的胎噪和風噪都比較小,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的獨立懸掛也通過麥格納底盤調教的非常輕盈,但在高速轉向變道的時候卻不會因為輕盈而帶來過大的側傾,可以說又一次減少了乘坐人員暈車的可能性。

但和強勁性能不匹配的是αT的剎車,不是說剎車的性能不好,作為製造過GT的arcfox品牌,在性能車的制動距離上成績確實沒話說,但αT的剎車踏板動程非常長,而且在輕踩的情況下提供的減速效果很一般,這就導致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因為動力輸出很平均,所以輕踩油門給到的加速已經很快了,但以同樣的腳感去踩剎車卻有一種根本剎不住的感覺。不匹配的剎車調教其實對於駕駛來說上很難適應的,尤其是一台加速很快的純電車型,我覺得把剎車性能放在前段會更好一些。

tips:αT的抬頭顯示上我駕駛過數據分布最合理,顯示最清晰,最不影響路況觀察的UHD,點個贊。

2

帶魚屏很棒,

但沒什麼用。

αT的中控有著3塊螢幕,其中最大的達到了20.3英寸,比我現在碼字用的pad還大。我們一塊塊說過來,首先12.3英寸的液晶儀表,會根據駕駛模式的不同切換主介面著重顯示的內容。在普通模式駕駛下,會將導航的路線標成綠色配合語音播報指引駕駛員,而在開啟自適應巡航之後還會在下方實時顯示側後方來車距離和前車距離,幫助駕駛員更好的了解路況。除此以外車輛的各種信息都以非常簡潔的方式在螢幕不同位置顯示,即使第一次駕駛也可以很快尋找到需要的內容。

而採用了懷擋設計之後,中控平台的空缺則上由一塊10.1英寸的觸摸屏填補。這塊螢幕上初看是空調調節面板,但我仔細操作過後發現車輛的一切設置都是在這塊觸屏上完成的。換句話說,αT的賣點之一,20.3英寸的4k帶魚屏其實只是承擔了多媒體應用的功能。

其實對於這樣的功能分配我也鬆了一口氣的,因為我是先去操作帶魚屏再去研究空調面板的。在操作帶魚屏時候,我很充分的體會到了鞭長莫及這個成語的意義,螢幕右邊的功能我是真的不彎腰夠不著,但如果我是在駕駛的過程中,又怎麼能彎腰呢?好在後來發現帶魚屏提供的只是媒體功能,並不會有非常需要在駕駛過程中調節的選項在帶魚屏上顯示。

但這帶來的缺點就是,這塊螢幕存在的意義就僅僅是宣傳上的賣點,因為解析度再高,支持視頻播放,螢幕再長,也沒有那麼多充足的內容供人把玩。希望將來FOTA的時候可以導入新的功能,不要白瞎了這塊這麼值錢的螢幕!

3

科技配置聰明起來不得了,

笨起來也讓人生氣。

作為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αT繼承了該頭銜下的最大特徵: 超多的科技配置。我著重體驗了一下其中我認為最實用的幾項,然後我是又氣又笑。

但氣人的地方在哪裡呢,就是當你選擇車頭泊入的時候,它會選擇開過車位,然後向左後方拉方向,然後把車頭開進去……試問有這麼大的空間我們一般都是直接開進去的吧……當然這是我有一些吹毛求疵。

緊接著,在自適應巡航的時候,在道路非常直,虛線非常明顯的情況下,方向盤會不停左右抖動來調整,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4

面對競品,

αT有一個最大優勢。

說實話αT面對的競品挺直接的,我覺得理想one算一個,es6最低配算一個,甚至model3這個"全民公敵"也可以是。面對這幾個已經有一定市場口碑積累,產品有著穩定風格和設計理念以及忠實用戶的對手,我不敢說653km的NEDC續航就一定能夠讓αT有著足夠叫賣的資本。

但αT則有一個見藍谷麥格納的合作夥伴,而且母公司北汽背靠國企,華為技術隨便用,它不需要經歷造車新勢力必經的選址造廠產能難題,而產品質量也有著麥格納的百年品牌底蘊背書。所以我個人認為,它可以在量產之後直接個競品產生有力領證,而不需要外去用時間說服消費者。

最後,用一個簡單的外觀內飾介紹結束這篇推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0sIhXYB9j7PxaI7a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