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最後一位君主,投降秦國獲得500里封地,卻被活活餓死在封地

2019-06-11   林間野史

我們都知道「唇亡齒寒」的典故,這則典故發生在六國最後一位君主身上。當時秦國為了消滅六國,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齊國是離秦國最遠的諸侯國。因此秦國對齊國加以籠絡,優先攻打趙國和楚國。

齊王建是齊國最後一位君主,在秦國的大軍打到家門口時,他聽從國相後勝的話,投降秦國。齊王建投降秦國後,他不再奢望得到多高的待遇,只希望能獲得一塊封地度過晚年。嬴政也滿足了他這個要求,將500里的共地賜給了齊王建,但是他萬萬沒想到,最終會得到如此下場。

公元前260年,秦國攻打趙國,當時秦昭襄王計議說:「齊、楚援救趙國,他們能緊密協作我們就退兵,不然我們就攻打他們。」兩軍交戰後,趙國在糧草方面很是缺乏,於是就提出向齊國借糧的對策。

齊王建在得知借糧消息後,斷然拒絕了趙國的請求。當時齊國謀臣周子說:「不如借糧給趙國,這樣秦國就會退兵。不借糧秦軍就不會退,這樣秦國的計謀就能實現而齊、楚的計謀就失敗。」

周子對於當時的局勢還提到,今日趙國一旦滅亡了,明天的齊國必然是同樣下場。趙國對於齊國、楚國來說,猶如屏障,就像嘴唇對於牙齒一樣,嘴唇沒有牙齒就寒冷。

雖然有明事理的謀臣,但是齊王建最終還是拒絕了趙國。不出周子所料,秦國解決完其他五國後,就對齊國發起了攻勢。當時的秦國實力雄厚,齊國根本不是對手,最後齊王建率領國民投降。

齊王建原本以為自己是一代君主,投降後能得到一定的待遇,以便可以安享晚年。但是齊王建卻不知道,等待他的是嬴政的殘酷。齊王建的結局早在繼承王位之初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齊王建的父親死後,他順利接替了王位。隨後就任命舅舅後勝擔任相國。但是齊王建卻並不知道,這個至親的舅舅早已出賣了齊國。

後勝在背後接受秦國間諜大量的黃金、玉器,派遣許多賓客到秦國,秦國給予這些賓客許多金玉,賓客回來都反而替秦國充當間諜,說一些符合秦國利益的變詐之辭。

在秦國和五國大戰時,後勝就不斷建議齊王建,不要幫助其他五國。後勝的這種出賣齊國的行為,最終導致了秦國很快消滅了五國。

齊王建作為一代君王,卻甘願選擇苟且偷生。但是嬴政卻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齊王建投降後,秦王政把齊王建安置在邊遠的共地 ,居處在荒僻的松樹、柏樹之間,不給供給齊王建食物,齊王建最終活活餓死。

齊王建也就成為六國最後一位死去的君王,一心想安享晚年的齊王建,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死得如此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