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Chicology公眾號,歡迎關注我們。
全球人民自我隔離期間,「在家如何造型」成為更多人關注的話題。前段時間Vera Wang的居家照片,憑藉傲人的雙腿,得到了一波關注,大家都感嘆她如此高齡卻能保持如此身材。曾經在上海採訪過Vera Wang本人,確實很瘦,但從個人審美角度,並不喜歡那樣的瘦。前兩天,另外一位「老太太」也因為居家服,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Vivienne Westwood即使在家,依然是世界的朋克女王。她穿著一條肉色的緊身Leggings,唯一的裝飾僅僅是一片夏娃在偷吃禁果之後用來遮羞的樹葉。而這個設計來自品牌1989年秋冬系列——Voyage to Cythera,去往塞西拉島的旅程。
快80歲的西太后,穿著自己差不多40年前的設計,依然非常炫酷。你以為自己很出位?不好意思,人家老太太40年前就比你更出位。
在對於這個造型的報道後面,看到西太后在自我隔離期間,也拍起了視頻,做起了自媒體。這一系列視頻短片叫做「Save the World-The Big Picture」,主要就是老太太一個人對著鏡頭叨叨讓大家環保的事情,順便還讓大家在疫情肆虐的當下,不要相信ZF和媒體。
西太后大小也算個人物,不要說在英國,即使在中國,稍微關心時尚的小姑娘,都會知道這個人。可惜看看她的自媒體數據,居然極其慘澹,最多的觀看數也不過九百多,都沒有破千。YouTube上面,隨便一個奢侈品包包開箱視頻都有成千上萬的點擊。很明顯,Vivienne Westwood這位20世紀90年代最反叛的時裝設計師,也過時了,沒人對她有興趣了。
2018年上映的關於Vivienne Westwood的紀錄片,但不管是西太后本人還是她兒子,都很不喜歡這部片子。她自己說,導演根本沒有傳達她真正想傳達的,在紀錄片中她只是一個會做衣服的裁縫!
老了的Vivienne Westwood對於環境保護的執著,確實有點太過於嘮叨,但她人生中的酷,現在確實再難看到了。這到底是時代的問題,還是時代的問題?
誰能想到,Vivienne Westwood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小學老師,她一生的反叛形象跟小學老師這個職業實在太不相符了。出生在一般勞動人民家庭的Vivienne Westwood很小的時候就對藝術感興趣,但在哈羅藝術學院上了一年課之後就輟學了,因為她說很難想像像她一樣窮苦人家出來的小孩,能夠肆無忌憚地學習和創造藝術。放棄藝術夢想的Vivienne過上了爸媽眼中認可的生活,考了師範學校,畢業之後老老實實成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也結婚生子,一切看起來太太平平,什麼朋克,都還沒有露出迷人又鋒利的爪牙。
——
「我不是刻意要叛逆,只是想找出有別於常規的其他方法。」
——Vivienne Westwood
只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Vivienne Westwood遇到了徹底將她人生改寫的Malcolm McLaren。也正是因為Malcolm McLaren,這個世界上才有西太后,才有英國時尚在90年代的發聲。他是Vivienne Westwood的導師、是鑰匙、也是伯樂,他們在一起瘋狂了整個80年代。他們一起,將朋克這種風格美學推向全世界。Malcolm在認識Vivienne Westwood不久之後,就成為了性手槍樂隊的經紀人。
性手槍樂隊本身太重要,以至於隻言片語覺得講不清楚。但只需要知道,從音樂到風格,性手槍樂隊都是朋克的祖師爺。至於為什麼是朋克,而朋克是怎麼從英國發展起來,他代表了年輕人們怎麼樣的心態。這是很多文化研究學者都感興趣的話題,這其中牽扯到從60年代開始的全體青年的反叛。而英國人,似乎總沉迷在用自己的著裝風格,來相互區分和表達自己。朋克風格的確立和流行,就有Vivienne Westwood和Malcolm McLaren的功勞。認識這麼一個寶藏男孩,上一段婚姻自然堅持不下去,離婚是必然了。但西太后和Malcolm McLaren拉拉扯扯那麼些年,其實都沒有一紙婚約。
他們一起在倫敦的諾丁山開了一家服裝店,最開始的名字叫「Let It Rock「,後來改名為「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但這家店鋪最有名的一個名字應該是「SEX」。在倫敦,這家店聚集著一幫最離經叛道的年輕人,他們似乎時時刻刻都在憤怒,他們被主流社會排斥。
Vivienne Westwood和Malcolm McLaren常常為性手槍樂隊設計演出服。而很多今天大家依然津津樂道的設計,都誕生於那個時期,比如著名的女王頭像T恤。
——
「我進入時裝界的唯一理由,便是要摧毀世界上的一致性,除此之外的事物我都不感興趣。」
——Vivienne Westwood
漸漸Vivienne Westwood的野心不僅僅停留在為性手槍樂隊設計衣服上,她希望進入時裝產業,這也成為Vivienne Westwood和Malcolm McLaren分道揚鑣的開始。
1981年,Vivienne Westwood發布了第一個時裝系列——海盜系列(Pirate Collection)。
從這個系列開始,海盜這一形象就沒有離開過品牌,也成為品牌一個流淌在血液里的風格。海盜是浪漫又悲劇的,是可愛又可恨的,可能就跟Vivienne Westwood一樣吧。
Vivienne Westwood第二個時裝系列,名叫泥土情節(Nostalgia of Mud)。
她讓模特看起來都髒兮兮的,都像是在鄉下草地里滾過一遍的人。她用不同的棕色,打造了一個看起來簡單,也異常精彩的系列。而這也成為Vivienne Westwood時裝設計的轉折點,她曾經諷刺義大利時裝,說「義大利人想盡辦法讓廉價的衣服看起來價值連城,而我卻只想將昂貴的衣服改造成廉價商品。」不管她對於義大利時裝的評價是否正確,但她自己的設計確實如此,昂貴的面料,卻像是鄉下人的著裝。
1987年秋冬系列,Vivienne Westwood發布了一個名為Harris Tweed的系列,運用傳統的英國高級西服面料,製作創意風格的女裝。
這也成為她設計生涯的轉折點,從此除了跟朋克跟反叛之間的親密關係之外,「英國」也成為了品牌另外一個重要的DNA。而漸漸Vivienne Westwood也成為了英國時裝的一面旗幟,雖然之後很多年她都將每年兩季的發布會移師巴黎。但在設計上,從來沒有停止對於英國元素的應用。曾經有人在倫敦時裝周期間,在地鐵里碰到西太后,她也坐到embankment去看時裝周。她對於倫敦情感,應該相當深厚,她始終熱愛這座充滿了矛盾城市。因為就像她的設計一樣,反叛又傳統,在傳統里找到一個自由的生存空間。
1993年,Vivienne Westwood直接把整個系列叫做狂熱英國文化(Anglomania),模特們穿著蘇格蘭小短裙,或者是傳統方格紋的裙子。
這場秀名模扎堆,一雙九英寸仿鱷魚紋紫色高跟鞋,讓業務能力過關的Naomi Campbell,在T台上摔得人仰馬翻。這一摔也成為了時裝歷史中的經典畫面,這雙鞋後來也由V&A收為館藏。
——
「女權主義者希望女性看起來像男性,但她們壓根兒不是男人。」
——Vivienne Westwood
Vivienne Westwood的第二任丈夫,Andreas Kronthaler,是她在藝術學院任教時候的學生。兩個人在1993年完婚,年齡相差25歲,是時尚界忘年戀的模範。結婚近30年,如今依然在一起。現在品牌主要的設計工作也已經轉移到了Andreas Kronthaler身上,西太后本人更像是一個品牌「吉祥物」。
從年輕的時候開始,西太后就是個憤青,憤怒是一個朋克青年的基本素養,時光並沒有磨滅這種基本素養。年老之後,她將目光更多地放在環保議題上。我們總在爭論一個時裝設計師或品牌是不是有資格說環保問題,但Vivienne Westwood似乎並不在乎這件事,誰也不能阻止她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從不吝於在時尚領域中結合她自己關心的議題。
2011年,Vivienne 和團隊一同遠赴非洲肯亞首都Nairobi,參與非營利機構Ethical Fashion Africa 的計劃,教授當地的貧困婦女製作手袋,不僅提供了她們經濟上的收入來源,更讓當地人不再盲目砍伐樹木,可謂是一舉兩得。
2013年的春夏系列就以 Climate Revolution 作主題,發表一系列用環保布料製成的服飾來提倡 " Buy Less, Choose Well " 的減量新時尚。2014年,Vivienne 與她的丈夫 Andreas Kronthaler 為了全球暖化的議題,推出了印有「守護北極」圖案的短T,並廣邀各界名人如同樣關注環保的時裝設計師 Stella McCartney、知名超模 Kate Moss 等,穿上白T拍照募款,一同替「綠色地球」而努力。
Vivienne更在2016、17年之際舉辦了「Vivienne Westwood:GET A LIFE復興生活」展覽,這個展覽展示了她多年來參與環保行動的完整歷程。不同於她深植人心的反叛前衛形象,此展覽將她柔軟、富有同情心的一面呈現出來,告訴世人弱勢族群、自然環境和氣候變化也都是她很關注的議題,希望透過這個展覽,不只讓人們理解並認同環保理念,更能身體力行,實踐環保行動。
Vivienne Westwood老了,
她可能不再時髦了,
但我還是喜歡她,
喜歡她我行我素,
喜歡她從來不妥協,
喜歡她一直保持了那份憤怒的熱情。
我們的封面真的有在用心設計,
如果看不到是有點可惜了,就,請星標我們吧。
text:盧笛
graphic:Doreen
produced by Chicology
圖片來源: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擅轉至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