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Chicology公眾號,歡迎關注我們。
1938-2022
當世界失去三宅一生之後,
少了一位在其職業生涯中一直思考時裝本質的設計師,
少了一位為日本時裝設計開天闢地的鼻祖,
少了一些藝術的靈動,
少了一些皺褶之中身體和空間的關係。
在各種副線產品爛大街的當下,花一點點的錢就可以買到三宅一生的發明,是時裝民主化進程的一部分,但也是一個人們弱化某種偉大的過程。如今大師的生命和靈魂一起離開,我們感嘆這個世界又少了些什麼的同時,也開始重新思考時裝的未來。
當世界失去三宅一生之後,這個時代還需要時裝設計大師嗎?
另外,最近一次三宅一生的個展還是2016年在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所以回顧展覽各家美術館是不是可以考慮起來了?(這裡請手動艾特V&A,雖然鞭長莫及)。
從80年代活躍至1997年「退休」
三宅一生,不需要贅述,全世界都知道他是誰,都知道他牛逼。跟很多日本設計師一樣,三宅一生非常低調,想找一張他的肖像,發現只還有十多年前那一張。他在80年代東京時裝界的角色,有點像是Walter Van Beirendonck之於安特衛普。
他本人早早退休,公司平淡經營,這兩年因為BaoBao的突然爆火賺了些錢,旗下PleatsPlease也有自己固定的消費群體。沒有大風大浪,大紅大紫,人設還在、還沒崩,也算平穩度日。
三宅一生的設計不適合任何語言的描述,只有真的看到,真的穿上才能感覺出神奇來。很多人會說三宅一生的褶皺,跟街邊大媽會去買的褶皺完全看不出區別。
如果看著這篇推送的你也是這樣想的,請私信我們,我來跟你好好解釋解釋。
text:盧笛
graphic:Doreen
produced by Chicology
圖片來源: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擅轉至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