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球帶來的損失極其慘重,其中,人員的傷亡便以百萬千萬為單位計算,故而二戰結束後,各國的人口水平都下降了好幾成。針對這一現象,許多國家都紛紛調整了國策,比如蘇聯將法定結婚年齡由18歲調整至16歲,也就是說16歲便可結婚生子。然而,日本作為戰敗國人口損失極為慘重,所以,提出的國策更是過分。可以肯定的說當時日本為增加人口,連這個方法都想出來了,真是蘇聯都比不上他的狠,甘拜下風。首先就是他們將法定結婚年齡調至了13周歲,13歲是什麼概念,放在當今也不過是個中學生而已。那這樣的做法在當時怎麼能推行出來呢?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且多為山地,平原極少,所以常住人口本就稀少。而在戰爭中,諸多男性都去了參軍,並且死傷慘重。在二戰後的經濟蕭條下,如何短時間內快速提高勞動人口的數量,是日本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只有在勞動人口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帶動經濟發展。
但是在如今的年代中,13周歲結婚在道德上是根本不被允許的,因此這種國策也只有在那個時候的條件中才能被提出和推廣。當然,日本也並不是只有通過勞動力的增加才將經濟發展起來的,他們還吸收了當時先進國家的經濟制度,並且對經濟系統進行徹底性的改革,加上許多國民的對恢復經濟的士氣,日本才能在戰後恢復得如此迅速。
不過現在日本作為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他們現在的法定結婚年齡也比較小,雖然在日本20歲算成年,但是他們的法定結婚年齡在18周歲。而中國作為人口大國,法定結婚年齡女性是在20歲,男性在22歲。可以看出法定結婚年齡的大小和人口數量十分有關。但不同於二戰結束後,如今的日本為了鼓勵生小孩,除了將法定結婚年齡調小還,還對有孩子的家庭進行大力補助,並且由政府包攬小孩的幼兒園費用。在這些政策中,日本的生育率也有了一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