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為它發作起來疼痛難忍,還不能徹底根治。如果你已經痛風了,我建議,請看看你是否同時患上了,下面所說的這些疾病之中的一個或幾個。
根據全國普查數據,痛風患者中:
- 10個人中7個有高血壓
- 2個人中1個有肥胖
- 3個人中1個有糖尿病
- 4個人中1個有腎結石
- 5人中1個有腎功能不全
- 6個人中1個有心梗
- 10個人中1個有腦卒中
看到這組數字,估計有的人會說,我就只有痛風,其它的都沒有。沒有當然是好事,但今天沒有,不代表明天也沒有。
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症」,是人體內嘌呤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血尿酸濃度過高,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過度炎性反應。
依據歐美對痛風患者死亡原因的統計,因痛風而產生的併發症中,以合併缺血性心臟病占最多,其次是尿毒症、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但在亞洲地區日本的研究卻以尿毒症居首位,其次才是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
缺血性心臟病
所謂缺血性心臟病,是指輸送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硬化或阻塞,以致我們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礙,因而引起胸痛及心肌壞死,主要有狹心症及心肌梗塞。
尿酸性腎石病
有10%~25%的痛風患者可發生尿酸性腎石病,部分患者甚至是以尿酸性腎石病作為首發症狀而就診。細小的泥沙樣結石容易隨尿液排出,患者可無任何症狀,較大的結石常引起腎絞痛和血尿,並發尿路感染者,可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或腰痛。
痛風性腎病
早期常表現為間歇性蛋白尿。一般病程進展較為緩慢,隨著病情的發展,蛋白尿逐漸轉變為持續性,腎臟濃縮功能受損,出現夜尿增多等;晚期則可發生慢性腎功能不全,表現為水腫、高血壓、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終患者可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尿病糖
長期高尿酸血症可破壞胰腺β細胞功能而誘發糖尿病,且有研究證實,長期高尿酸血症與糖耐量異常和糖尿病發病具有因果關係。
急性腎功能衰竭
大量的尿酸鹽結晶堵塞在腎小管、腎盂及輸尿管內,引起尿路梗阻,導致患者突然出現少尿甚至無尿。如不及時處理可迅速發展為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死亡。
腎結石
根據統計,痛風病人出現腎結石的幾率為正常人的一千倍左右;由於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鹼度越酸,越容易發生結石。
其實,還有許多疾病與尿酸高扯得上關係,比如呼吸系統疾病之肺動脈高壓、睡眠呼吸障礙,神經系統疾病之多發性硬化、視神經炎、帕金森病、多系統萎縮、阿爾茨海默病、肌萎縮側索硬化……
既然痛風能引起這麼多的併發症,那麼患者在痛風早期就要積極進行治療。很多患者後期關節變形、四肢殘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就是早期忽視治療的緣故。
降尿酸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按時到醫院隨訪,及時調整藥物用量,檢測用藥的效果以及有沒有出現不良反應。
日常生活中,痛風併發症應該如何預防?
1.控制尿酸水平
痛風治療一定要達標,也就是用最小的藥物劑量,把血尿酸控制在360umol/L以下,如果患者痛風石已經存在,應該將尿酸控制在300umol/L以下。
2.積極治療原發病
有些痛風是繼發性痛風,是因為患者患了某種疾病,或服用了某種藥物,破壞了體內尿酸代謝的平衡,從而尿酸生成的增多,或尿酸排出減少,最終導致血尿酸增加引發的痛風。治療原發病才能從源頭上控制痛風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同時還應控制好其他的三高,減少這「四高」互相不利影響。
3.控制體重
每當有瘦子問我變胖的心得時,我總是會說你試試坐著不動。因為長期久坐,血液流動和身體代謝都相對遲緩,這樣一來熱量就堆積在體內,人就這麼胖了。
另外,一旦坐久就胖了,胖了則胰島素不足以將尿酸清除,以及體內水鈉不斷積蓄,嚴重限制了尿酸排泄。
4.多喝水
在尿酸還沒有危及到腎臟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要確保體內水量大於尿酸量,算得上是降尿酸,預防尿酸危害身體的最有效捷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