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月11日,一則「兒子考98分,媽媽患上抑鬱症」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據媒體報道,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
秦女士對兒子的要求很嚴格,不僅讓兒子5歲就上小學,更是要求兒子考試必須考到100分。
有時孩子考到98分,她就會訓斥兒子:
「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因為過於在意孩子的分數,秦女士覺得自己非常失敗,認為自己的孩子十分愚鈍。
後經診斷,秦女士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
有人說,對孩子要求嚴格是好事,但是也不該給孩子和自己如此大的壓力;
有人說,這樣的家長,光是看新聞,都讓人覺得窒息;
還有人說,秦女士這樣過於焦慮的媽媽,反而很難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想要孩子出類拔萃本無可厚非;
但是僅用分數來判定孩子優秀與否,實在是過於狹隘。
02
作為今年的現象級熱播劇,《小歡喜》給很多家長都帶來了關於教育的啟迪。
其中,陶虹飾演的宋倩,讓我們明白了:
作為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控制欲和過度焦慮。
作為一名金牌物理老師,宋倩對自己的女兒有著極高的要求。
在她心裡,考試必須考到第一才是優秀,上大學必須上清華北大才稱得上是圓滿。
儘管女兒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宋倩還是控制不住地焦慮:
女兒寫作業,她要時不時地去監視一下;
女兒完成了學校布置的學習任務後,還得完成她準備的各種試卷和真題。
一次,女兒只考到了年級第二名。
宋倩焦急萬分,認為女兒學習倒退了不少,她數落女兒說:
「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啊!」
「這次考成這樣,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怎麼辦呀?」
在宋倩的持續高壓和控制下,女兒喬英子逐漸開始厭學、逃課。
在媽媽不同意她去南京大學後,喬英子壓抑已久的情緒終於爆發:
她患上了抑鬱症,不僅徹夜失眠,還差點跳海輕生......
宋倩無疑是一位好媽媽,她願意為了女兒付出一切;
但宋倩也是一位不合格的媽媽,因為她的高壓,差點毀了孩子的一生。
考第一、考名校,對一個孩子而言,是很重要;
但是,名次和分數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
當孩子努力過後,依然沒能達到理想中的目標時;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指責、不是所謂的「分析」;
而是安慰、肯定、和鼓勵。
分數和成績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比成績更重要。
一味地追求分數,而不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實在是本末倒置。
03
前幾天,小編看了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放學後》。
其中,一位堪稱現實版「宋倩」的媽媽,讓小編不由得對她的女兒歡芮心疼不已。
因為歡芮的媽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於是便把所有的希望和壓力都轉移給了孩子。
她對女兒的要求極其苛刻:
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
因為在她心裡,只有第一,才能稱得上是優秀。
只因歡芮在舞蹈室里壓腿時,無法跟其他孩子一樣站穩,她便把歡芮叫出舞蹈室,嚴厲地對她說:
「練你就給我練到最好,要不然就別練!」
即使女兒已經因為害怕而眼淚汪汪,她也依然視若無睹。
如果說,舞蹈室里的小風波,只是因為她對孩子有高要求的話;
那麼女兒寫作業時她的表現,其實已經接近於病態了。
節目中,歡芮的媽媽一進門,就要求孩子趕緊去寫作業;
當歡芮聽話地去寫作業時,她又忍不住在一邊嘮叨:
「媽媽這麼辛苦上班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供你(上學)。」
結果不一會兒,母女倆就發生了爭執。
當她看到女兒的作業只得了良加的時候,她一下子爆發了......
在她的嘮叨聲和責怪聲中,歡芮也忍不住哭喊道:
「你以後再說我,你就別回來了!」
看到這裡,小編不得不說一句:
要求孩子樣樣都得第一的優秀觀,真的很畸形。
其實,歡芮的學習成績很好,經常位列班級前三。
然而,在媽媽的心裡,只要她不是第一,她就稱不上優秀。
我們真的要絞盡腦汁、不惜一切代價地培養出一個處處都能拿第一的孩子嗎?
如果在追逐第一的過程中,孩子內心壓抑、痛苦,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那麼即使最後孩子得到了第一,又有什麼意義呢?
教育的終極目的,絕不該是讓孩子走向第一,而應該是讓孩子走向幸福。
04
我們這一代父母,普遍焦慮。
早教班、幼小銜接班、同步培優班、拔高班......
這些讓父母承受著不小的經濟壓力的培訓班,其實也讓孩子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壓力。
每個孩子都應該努力學習、追求卓越;
但是分數,絕不是他們努力的終極意義。
事實上,成績沒那麼亮眼的孩子,可能會更受歡迎。
在一次演講中,馬雲公開表示:
他去大學裡招聘的時候,一般不喜歡要從小到大都是班級前三名的學生。
他說,這樣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失敗的機率非常大;
因為他永遠覺得自己就該是最好的,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就一蹶不振。
而那些學習成績在中上等的孩子,雖然分數不是最亮眼的;
但是他們往往是既會學習、又會玩,且頗具創造力的。
而這樣的人,才是更有社會價值、也更能實現個人價值的人。
當然,引導孩子為了學習努力奮鬥,力爭上遊,並沒有錯。
馬雲的本意是,別為了所謂的分數和成績,把孩子逼成學習機器。
如果孩子認真地努力過,那麼即使結局不盡如人意,我們也不必過於懊惱。
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天賦去當第一。
還記得這位放煙花慶祝兒子考7分的爸爸嗎?
即使孩子考了個位數,他也依然給了孩子信任和鼓勵。
從0分到7分,再從7分到57分的進步,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優秀?
有時候,不焦慮,反而才會遇見「奇蹟」。
作為父母,不妨告訴孩子:
學習,一定要拼盡全力;
拼盡全力後的好成績,其實都是意外之喜。
05
教育孩子,是一個聽起來簡單,實踐起來卻異常複雜的事情。
渴望孩子優秀、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是每個家長都不必迴避的心愿。
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
教育孩子,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當我們把教育量化為一個個數字的時候;
我們的教育,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成績,不是判定一個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
分數,也不能決定孩子未來幾十年的人生。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固然重要;
但是在父母的耐心和鼓勵下,厚積薄發、堅定地跑完全程的孩子,同樣稱得上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