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騰訊新聞《一線》報道,管虎的電影《八佰》將於本月21號與大家見面,這部抗日大片影迷等了兩年了。
《八佰》的故事史稱四行倉庫保衛戰。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快要結束的時候,為了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國民黨第七十二軍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團附謝晉元帶領一個營的兵力400多人,為了迷惑敵人,謊稱一個團800多人。
這400多人堅守與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條蘇州河的四行倉庫四天四夜,擊退了鬼子一個師團的六次圍攻,打死日軍200餘人,國民黨軍只傷亡37人。
但後面的故事就比較悲催了,部隊撤到租界內,租界內英軍為了自保不得罪日本人,讓這400多人繳械,後被軟禁近4年。謝晉元被汪偽漢奸所殺,日軍占領上海公共租界之後,所有人被俘,抗戰勝利後,活下來的只有100多人。
這個故事台灣1975年排過電影《八百壯士》,柯俊雄、林青霞主演,秦漢在裡面演了一個配角,就是電影里八十八師的師長孫元良,秦漢本名孫祥鍾,孫元良是他爺爺。台灣的這部電影現在看拍得很幼稚了,主要是技術的原因,但還真實,大體和史實接近。電影獲第22屆亞太電影節 (1976)最佳影片獎、第1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1976),有意思的是導演丁善璽獲金馬獎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2012年大陸拍過36集電視劇《鐵血壯士》,故事比較傳奇,突出了四行倉庫里有三噸黃金,柳雲龍演謝晉元,裡面愛國女學生楊慧敏被改名叫秋莎由沈傲君來演。電影劇後半段,被困租界、謝晉元遇刺拍得還比較細,只是裡面突出了一些史實上並不存在的東西。現在這部劇基本下架了,不知道為什麼。
2
2013年,電影《八佰》正式立項,影片在華誼兄弟公布的計劃中名叫《八百啟示錄》,之後才更名為《八佰》。為了讓演員展現抗日戰士的真實相貌,劇組招募了1000名演員,最終留下的400名跟組演員需要提前進組訓練,在封閉壓抑的倉庫里進行長達7個月的軍事訓練。影片於2017年9月9日蘇州拍攝基地正式開機,當時是首部全片採用巨幕電影攝影機的華語電影。經過歷時八個月的拍攝,影片於2018年4月27日殺青。
2019年元旦的時候,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曾表示,此片將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可與《集結號》媲美。2019年2月,第69屆柏林電影節期間,華誼兄弟啟動電影全球預售。3月6日,電影首款先導預告片發布,部分演員及角色身份曝光。3月7日,導演管虎在微博個人帳號按依次出場順序曝光了主要演員。4月15日,導演管虎在微博個人帳號發布電影海報,並配文「《八佰》,馬上見!」4月17日,製片方宣布影片定於內地暑期檔的7月5日上映。5月14日,第72屆坎城電影節開幕,當日,《八佰》發布國際版海報,並登上電影節場刊封面。
在這一大輪的宣傳炒作之後,2019年6月14日,製片方取消了電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首映。其後,陷入一系列爭議。6月25日,片方宣布「因技術原因」撤檔。一直到現在。
3
四行倉庫保衛戰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當時上海老百姓都以為國民黨軍全撤退了,為了鼓舞士氣,讓人知道有中國軍隊仍在四行倉庫保衛閘北,就想在四行倉庫的樓頂上升起一面國旗。
這一消息讓女童子軍楊惠敏知道,那時的童子軍相當於少先隊這一類的青少年好群團組織。而她將在整個保衛戰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角色。
當年的楊惠敏
10月28號晚上楊惠敏脫下童子軍制服,將國旗緊緊纏在身上,再罩上制服,冒著生命危險,衝過火線,把國旗送到了四行倉庫守軍的手中。並由楊惠敏攜帶了一份四行倉庫守軍人員的名單返回公共租界,當時名單上共有800個人名,因此被稱為「八百壯士」,但這份名單其實是為了戰時需要而捏造,讓日軍因人數多達800而有所顧忌,實際上只有約四百名守軍。
隔天,楊惠敏所送至的國旗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大大的鼓舞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紮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讚揚。
戰火中升著國旗的四行倉庫
事後楊惠敏與謝晉元的事跡被編寫入中華民國各級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使得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淞滬會戰結束後,楊惠敏也跟著向後方撤退。1938年,在當時國民黨宣傳部主任董顯光的保薦下,楊惠敏先在三月八日婦女節當天接受了宋美齡的表揚,接著更代表中華民國到美國參加「世界青年自由大會」。之後又被國民政府派往訪問歐洲,因此,楊惠敏變成了一個國家宣傳的偶像。
其實這一切都是國民黨政府的天真之處,想通過國聯解決日本侵略問題,關於這段有意思的歷史我們以後再講。
楊惠敏在那時曾有機會美國讀書,但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沒有成行。之後她因緣際會地在香港加入了地下工作組織,1941年日軍占領香港,楊惠敏那時負責聯繫梅蘭芳、胡蝶等知名藝術家,從香港撤退到重慶。但過程因拒絕幫影星胡蝶攜帶三十多口行李箱子發生誤會;又當時國民政府軍統局長戴笠對有夫之婦的胡蝶情有獨鍾,胡蝶在成為戴笠情婦的之際,向戴笠抱怨因運送行李與楊惠敏發生的私人過節。所以權傾一時的戴笠便下令將楊惠敏關進監獄,並安上了「共產黨」和「日本間諜」的罪名。一直到1946年3月,戴笠因座機撞山死亡之後,楊惠敏才悄悄獲釋,從27歲到31歲,楊惠敏坐了大約4年的黑牢。出獄後不久就來到台灣。到了台灣因為不想被人認出來,所以就低調的到學校去當代課老師,隱姓埋名(改名為楊希賢),絕口不提往事,也堅決不願意接受國民黨政府的任何救濟。
1975年電影《八百壯士》放映之後,看到自己送旗的故事被放上了大銀幕,並由林青霞演自己,這才逐漸從陰影中走出來。
楊惠敏與林青霞
不幸的是,1977年10月28日,楊惠敏在台北遇車禍,雖經搶救保住性命,但從此左半身不能動彈,連吃飯也困難。1979年出版自傳《八百壯士與我》,現在關於八百壯士在戰場上的一些細節都是通過她的這本回憶錄得知的,1992年3月9日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壽77歲。
4
「八百壯士」中居住在台灣的最後一個人叫厲鼎新,當年為傳令班中士班長,2013年7月21號在花蓮去世,享年九十二歲。
「八百壯士」中在大陸的最後一名倖存者叫楊養正,2010年12月16日下午5時,因肺部嚴重感染及心臟衰竭,在重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逝世。享年九十六歲。
關於四行倉庫的影視作品很多,都是這場保衛戰衍生出來的。四行倉庫是一座25米高之混凝土建築,原是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家銀行合資建設的倉庫。位於上海閘北區蘇州河西岸,建於1931年,占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是該地區最高建築。
當時國民黨政府也有四大行,還分「大四行」、「小四行」、「北四行」、「南四行」。「大四行」才習慣稱「四行」,指官僚資本直接控制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小四行」指官商合辦的中國通商銀行、四明銀行、中國實業銀行、中國國貨銀行; 「北四行」指私營銀行中北方的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 「南四行」指私營銀行中南方的浙江興業銀行、上海銀行、浙江第一銀行、新華銀行。
謝晉元也好,楊惠敏也好,都是那個時代的英雄,同時也都是戰爭的犧牲品,國際政治的犧牲品,所以,不要輕言戰爭,除非有人自願做犧牲。
對於用於祭祀的牲口來說,色純為「犧」,體全為「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fRqCHQBeElxlkkash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