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年輕」,這種話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當真

2020-02-28   魔鬼銷售學

很多時候,我們說出的話或許是真心話,但往往並不是真話和實話,只是希望聽的人能好受一些罷了。

比如說,我們去醫院探望病人,即便知道他身患絕症,已經時日無多了,但仍會安慰他,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等好了以後,我們再一起喝酒。

再比如,有年輕的讀者向我傾訴生活和工作的不易,表示自己現在很迷茫,對未來看不到希望,除了給予一定的建議之外,往往我也會寬慰他幾句,你還年輕呢,慢慢來。

但我想說的是,「你還年輕」這種話聽聽就好了,千萬不要當真,這只是別人對你的關心和鼓勵罷了。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01

很多人過的不好,就栽在這句話上

為什麼說「你還年輕,慢慢來」這些話聽聽就好了,別太當真呢?

其中的原因,可以說是很殘酷的,因為很多人之所以混的不好,往往就是栽在了這句話上面。

​你還年輕,這句話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我們有大把的機會和可能性;意味著我們即使一無所有、一事無成,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想像中這麼好。

年輕時,雖然羈絆很少,試錯成本低,有四處闖蕩和放手一博的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經常犯錯。

美好的光陰就那麼幾年,你在這裡撞一下,又在那裡摔上一跤,無法儘早走上正軌的話,那麼想日後有多大的機會和可能性,​其實是不太現實的。

坦白講,很多人碰壁並不能促成更好、更快地成長,只會變得更沮喪,喪失更多的機會,而且有些跟頭是摔不得的,摔一下可能要用大半輩子去​療傷。

其次就是心態上的​問題。

當你為自己一事無成的現狀而苦惱時,有人會安慰你說「你還年輕」。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這時候你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從之前的焦慮變成了心安理得,會覺得自己當下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還年輕,所有人年輕的時候都這樣。

這是非常致命的,當一個人為自己的弱小找到合適的理由時,結果之糟糕往往是難以想像的。

事實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你到了一定的歲數就能成功,如果你不努力改變現狀,就永遠不會有改觀,當你不再年輕的時候,也依然是​一無所有,一事無成。

這才是真相。

所以說,「你還年輕」這句聽起來很暖的話,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給人以安慰和力量,又能吞噬和誤導​一個人。

萬事皆有兩面。


02

努力趁早,年輕時千萬別偷懶

古人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句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放在今天依然適用,也應該引起當下很多人的​警示和思考。

我接觸過不少的中年讀者,提起年輕時候的那段日子,​那些如今混的不是太好的人,都是非常悔恨的。

他們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過得太安逸了,醉生夢死,沒有努力提升自己,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然後轉眼到了三十多歲,突然發現自己比身邊人落後了好大一截,但這時候再想追趕,往往已經力不從心了,特別艱難。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努力一定要趁早,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偷懶,因為你所偷的懶,都是有價碼的,日後都需要加倍償還。

我相信,很多中年人對此應該會有比較深刻的感悟,在午夜夢回的時候,他們或許會想,如果當初能努力一點就好了,今天就不至於像這麼難了。


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大器晚成」的案例,之所以能在中年時爆發,並非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因為在年輕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很努力了,而不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大器晚成」其實是「水到渠成」,是「苦盡甘來」​。

宋代大詞人蘇軾的父親蘇洵,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就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五十多歲時和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起進京應試,才終於出人頭地​。

年輕時的蘇洵也是一個混日子的主,但好在27歲那年,浪子回頭,開始發奮圖強,好好讀書。

雖然之後應試幾次,都名落孫山,但他並不氣餒,依然每天堅持讀書,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這才有了日後的大器晚成。

自古以來,沒有誰是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的,也沒有人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就被生活所善待的。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不能對自己狠一點,不努力拚一把的話,那麼日後就將要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請不要輕信「你還年輕」這種話,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當真。


作者簡介:哈叔,青年暢銷書作家,著有《決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擅長用歷史解構職場,文字接地氣,簡練精闢,深受當代年輕職場人的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