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聲速20倍!700米直徑天體逐步靠近地球,NASA稱潛在威脅已出現

2019-11-18   百科探索解密

早在2006年,天文學家通過卡塔利娜站的卡塔利娜天空調查在地球附近外太空中發現了一個較大天體在接近地球,名為2006 SF6,直徑約為700米。天文學家預測2006 SF6會在2019年11月左右再次光臨地球。果不其然!它現在逐步靠近地球,並且靠近速度非常快,達到每秒7.95公里,約是聲音速度20倍。

一直以來,美國宇航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NEO)將直徑超過140米天體歸類為「潛在危險」近地天體,因為它一旦進入地球大氣層,極有可能通過大氣層摩擦燃燒的考驗而撞擊地面,特別是像2006 SF6這類直徑達700米的天體,若真進入地球大氣層,那必然引發全球災難,或讓地球再一次上演物種大滅絕。所以NASA稱:潛在威脅或已出現。

然而地球很幸運,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21日00:01,2006 SF6與地球擦身而過,距離地球約430萬公里,相當於地月距離11.23倍,是地球直徑337倍。在太空中,400多萬公里對於快速天體來說也就一天路程,所以NEO將這次事件稱為是「一次近距離接近」。美國宇航局預測,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中,不會再有一個較大天體像2006 SF6那樣接近地球了。

不過,2006 SF6一直圍繞太陽在地球附近飛行,所以2個世紀後會再次回到地球附近,不光是2006 SF6,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發現的21000多顆近地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行,所以未來存在多次接近地球機率。但這並不是全部,因為近地天體研究中心(NEO)每周至少發現40個新近地天體,但只有直徑超過140米才是NEO關注重點。

截止到2019年11月12日,美國已經發現地球附近飛行著8861個「潛在危險」天體,而且每一個天體的飛行速度又遠超過剛出槍膛子彈速度,所以這類天體擊中地球的後果都不敢去細想。有統計數據顯示,每一個世紀平均有一顆「潛在危險」天體與地球相撞,所以我們地球並非永遠安全,歷史上的第5次物種大滅絕是最好例子。

不過我們沒必要過於擔憂,因為美國宇航局正在和歐洲航天局商討應對策略,現在他們正合作測試一種能夠改變小天體軌道的技術,計劃在2020年左右發射多個速度比飛船還快的飛行器,對地球和火星之間的二元小行星Didymos進行實彈撞擊,從而改變小行星運行軌跡,避免撞擊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