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女兒狂愛芭蕾,從不喊累:希望孩子專心,請先做個單純的大人

2019-12-12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近日,藝人吳尊發微博:

NeiNei對芭蕾和舞蹈的熱愛真的感動我了,一直希望培養他們能夠專注積極努力去做一件事,她這種精神比我小時候愛籃球還要熱愛太多了,每周擠出5-6天練習,她只有興奮從不喊累!在觀眾席看你跳四段舞蹈,又緊張又起雞皮疙瘩。Nei Nei,爸爸真的佩服也會支持到底,很感動,很感恩,很為你驕傲……

配圖中,萌萌的NeiNei長大了,戴了眼鏡,頭髮長了,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舞台上,NeiNei優雅高貴,芭蕾跳得有模有樣。

女兒的出色,爸爸吳尊非常驕傲,和女兒合影也擺起pose,要做女兒的芭蕾王子:

爸爸顏值高,女兒有氣質,網友紛紛點贊:

@月清影行:嗚嗚嗚嗚嗚一轉眼我們nei都這麼大了,從躲在爸爸衣角後面的小小可愛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公主了

@天天天晴_YC:小公主太厲害了!!棒棒噠!!

@吳家尊小路:我nei真的越來越有氣質了!在舞台上閃閃發光~

@菀兒:希望我也會有一天像NeiNei這樣,熱愛自己所學的舞蹈,但很難喔

@kediva:女兒的厲害離不開奶爸嫂嫂的悉心教導,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她自己的堅持不懈!真的太厲害了,作為粉絲我為你而感到驕傲!再接再厲哦!

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每周擠出5-6天練習芭蕾,卻只有興奮從不喊累」,始終保持對芭蕾和跳舞的熱愛,專注積極努力做一件事,對於一個只有9歲的孩子來說,多難得、多可貴!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秘籍常常只是心無旁騖,專心做一件事,全情投入,才有成功的可能。

專心專注是任何一個人想做事、做成事的基礎和前提。

家有兒女,好多父母都曾經歷過孩子上興趣班的起起伏伏。有的孩子一開始興致勃勃,特別喜歡,主動要求學舞蹈、學畫畫、學圍棋等等,可過些日子,卻興致缺缺,提不起興趣,不再想去,又哭又鬧,全家不安生。

一個媽媽後台留言:

5歲的女兒佳佳學鋼琴半年多了,最近忽然鬧情緒,說什麼也不願意去上課。每次都是連哄帶勸+生拉硬拽,孩子每次都又哭又鬧,老公還在一旁拖後腿:要不,就別去了.....,我一邊弄孩子,還得和老公開戰,兩邊都難搞,氣得冒煙,實在很煩。別人勸我,要不,就別上了,可我想,這課是當初女兒自己要報的,現在碰到點挫折,就逃避,以後能做成什麼事?,所以,我強撐著在堅持,每次都生拉硬拽、怒罵咆哮、軟硬兼施,各種招數全用上;孩子呢,從嗚咽抽泣到嚎啕大哭,再到殊死抵抗,每次上課,都是一場「戰爭」,徐老師,孩子不愛上興趣班,該怎麼辦呢?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是好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好多孩子明明一開始特別感興趣,主動想學某種特長,像佳佳,自己想學鋼琴,讓媽媽報名上課,但彈了一陣就不喜歡了,媽媽很生氣,覺得她出爾反爾,不守信用。

為什麼孩子原本特別喜歡做、喜歡學的東西,上了興趣班,正式開始學之後,會漸漸沒了興趣,不肯再學呢?

最主要的,是家長的過度關注

家長要求「回報」

好多家長給孩子報了興趣班後,一方面因為花費多,有些心疼,就會要求「回報」,期待孩子學有所成,或者考級,或者上台表演,總之,付出要有回報,要有交待;

家長的負向心理暗示

另一方面,從心理層面來說,家長有意無意給孩子建立起這樣一個學習體驗模式:

  • 喜歡=學會
  • 興趣=費力掌握
  • 上興趣班=被逼和懲罰

當一種興趣被各種要求、限制、命令所裹挾時,興趣就變了味,就複雜起來。

孩子感到的,不再是各種藝術體育項目的美好和魅力,感到的,只是沉重的壓力。之前的興趣當然蕩然無存,表現出的,或者沒有先前那麼喜歡,或者不再喜歡,不想上興趣班,或者深惡痛絕,煩得不行。

希望孩子專心專注,心無旁鶩,家長先問問自己:

是不是只有這一個心思——只想讓孩子專心專注,還是專心專注的背後,真正的目標是,想讓孩子成績好、更出眾、學的更有用?

也就是說,你的目標到底是孩子專心還是有用?如果你的目標不單純、太複雜,孩子當然會感覺到,無法專心專注、靜下心學東西。


怎樣才能做個單純的大人呢?

  • 尊重孩子的天賦和愛好

天賦天賦,是上天賦予孩子的,屬於孩子的獨特之處,因此,家長要接受和順應孩子的天賦。有的孩子喜歡玩樂高,還很擅長,可家長覺得,學樂高考試用不上,不如學編程,對將來有好處,不讓孩子玩。可孩子不喜歡,到頭來,編程沒學好,樂高也荒廢,孩子什麼也沒學到。

孩子的興趣點在哪,真正想學什麼,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大人無從知曉。要學會放手,尊重孩子,這樣既輕鬆又不會打擾孩子。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arDFW8BMH2_cNUgvg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