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與不帥對於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了,我現在根本不糾結於這個詞。」
這是42歲的黃曉明現階段對於自己人生和演藝經歷的一次小總結。
不論你之前愛或者不愛他,你都無法否認,黃曉明是帥的。劍眉星目、顏如冠玉,他是天生演主角的臉。
從劉徹到楊過,再到許文強,黃曉明30歲以前的角色總跟「帥」與「英雄」這樣的關鍵詞掛鉤,但近幾年,黃曉明似乎在刻意隱去自己身上的這種魅力。
《無問西東》里質樸少言的陳鵬,願為科研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里剛柔並濟,最終為家國戰死沙場的蕭平章;
《烈火英雄》里因為一場意外而丟官降職的消防員江立偉。
每一個都是不那麼「黃曉明」的角色。
銀幕中的他經歷了職業生涯上最明顯的轉變,從凸顯自己的個人魅力到刻意隱去自己的個人魅力,甚至在綜藝節目中學會了自嘲,這是一個成熟演員的必經過程。
英雄的高光時刻好演,而英雄的平凡時刻才是最考驗演員功力的。
所以我說《烈火雄心》是黃曉明截止至目前為止最具突破性的一次表演,因為他所飾演的主人公江立偉在成為英雄之前,大多數時刻都是個普通人。
在職業上,江立偉一出場就面臨了一次巨大的危機。
原本是東山中隊隊長的他,因為判斷失誤而導致了一名隊員的死亡,於是被調去了郊區,整天做的事就是幫村民捉豬。
不僅如此,根據他的心理評估來看,江立偉已經不適合再干消防了。
而且因為常年的外出工作,江立偉對於妻子和兒子的虧欠越累越多,他甚至從沒完整地參加過一次兒子學校的親子活動。
別人家過年過節的時候,就是江立偉最忙的時候,因為「別人家過節,消防員是過關」。生活和工作都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危機,這個角色在前期怎麼看都不是個大英雄。
而演好一個普通人,更難。
江立偉在意外之後就患上了PTSD,身為一個消防員卻對火場有了發自心底的恐懼,他的傷疤既刻在臉上,也印在心裡。
這個人物之所以生動,是因為複雜。他會在熊熊烈火面前笑笑說「我只想活著出去見我的老婆孩子」,會猛烈地對著大火喊出「現在我們一對一了,你發現了嗎,我正掐著你的脖子呢」。
這一切行為言語背後的邏輯都是因為江立偉是個真實的「人」,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面對危險也會害怕。
但江立偉依然能在接到隊里電話的第一刻就趕往火場,依然願意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去關閉油管的閥門,這是責任驅使下的行為。
就像黃曉明自己所說:「真正的消防員在火警響起的時候第一時間權衡的不是生死,而是責任與使命感」。
這個真實立體的江立偉是《烈火英雄》整部電影的靈魂之所在,因為他最貼近真實的人性,有了這麼一個人物坐鎮,觀眾才不會覺得自己在看虛構的故事,而是能真情實感的被震撼和打動。
全片最大的淚點莫過於熊熊烈火中,江立偉輕輕地拂去妻兒照片上的灰塵,眼神中有眷戀有溫柔。電影把最真實的殘酷展現給觀眾看,而人性中的堅毅恰恰就誕生於這種殘酷。
演好江立偉這個角色不太容易,黃曉明首先要打破固有的自己。
電影里的他不僅不帥,甚至有些「灰頭土臉」,這是黃曉明刻意要求的。為了這個角色,開拍之前他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跟消防員們一起訓練,力求貼近真正的消防員生活。
導演為求真實還原,按照1:1實景搭建了港口油罐區,所有演員無替身沖入火場表演。黃曉明承認:「看到那麼多的煤氣罐,擺成幾排放在旁邊,點著咆哮的大火的時候,我是害怕的。」
但幸好這份害怕與勇氣共生,才使得他完成了電影。
以黃曉明的知名度,他本來可以不必這麼辛苦的,不過選擇一些有難度的角色、不斷地精進亦是他現階段的關鍵詞。
他說自己現在「越來越任性」了,可以由著性子在喜歡的事上花儘可能多的時間,比如《烈火英雄》這個電影,黃曉明聽完題材,即使還沒有成型的劇本,就決定要出演了。
雖然這個電影從準備到殺青需要用掉他大半年的時間,但值得。
其實《烈火英雄》這部電影從拍出來起,存在的意義就已經超越了電影文本本身。黃曉明屬於認知度極高的國民級男演員,他能夠出演消防題材的電影,積極參與到消防宣傳工作中,對消防安全的推廣與普及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這個角度上來看,這也不是單純的電影與演員的關係了,而是一種傳承與責任。
因為真實體驗與演繹還原,黃曉明感慨用「最美的逆行者」、「當代最可愛的人」去形容消防員一點不過分,因為他們是在我們這個和平年代離犧牲最近的人。
《烈火英雄》更像是一個能替他們發聲的平台,黃曉明則是展現當代消防員真實生活與情感的例證。是電影選擇了他,也是他成就了電影。
細看看近些年黃曉明從台前到幕後的身份轉變,也恰好印證著這份傳承與責任。
步入不惑之年後,黃曉明自覺心態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希望自己可以靜下來,去好好思考以後的方向和將來的作品選擇。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黃曉明還是《無問西東》和《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聯合出品人,支持和扶持青年導演也是他目前演藝生涯的新規劃。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經驗和經歷分享給別人,也希望能儘自己的力量去創造一些機會給優秀的青年導演。
40歲之後的黃曉明,與電影和演員的身份越加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