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回憶!這些承載了蚌埠人童年的遊藝項目拆除,懷念……

2020-05-29     蚌埠發布

原標題:滿滿回憶!這些承載了蚌埠人童年的遊藝項目拆除,懷念……

備受市民關注的南山兒童公園及周邊地塊景觀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目前有了新進展, 經過一個星期的拆除,公園北門內所有的遊藝項目全部拆除完成。

這裡承載了很多人的回憶,

很多市民來此看上最後一眼,

回憶歡樂童年時光。

現場遊藝項目全部被拆除

5月28日上午,記者從南山兒童公園北門進入,兩側遊樂項目已經全部拆除,各種卡通造型的設施散落一地,這裡曾經建有電動飛機、遊艇、空中轉椅等兒童遊藝設施,每到周末熱鬧非凡,孩子們蜂湧而至,感受各種遊藝項目帶來的快樂。

記者從公園了解到, 拆除花了一周的時間,下一步等待改造。

群雕「戲珠」印在記憶深處

將予保留的是群雕「戲珠」,落成於1985年6月,「戲珠」雕刻的是一位和藹可親的母親手捧著一顆明珠,一群孩子繞膝嬉戲的場景。這個雕塑也成為很多蚌埠人童年美好的回憶。作品的作者之一,就是國內著名的雕塑藝術家錢步輝。

雕塑中的這群孩子,也是當時的真人原型,已過不惑年齡的市民崔偉就是其中一位,他說,當時正在上小學,可能是自己胖胖的很可愛,很榮幸被選作為雕塑中的原型之一。時光荏苒,三十多年過去了,每當來到兒童公園,看到小時候的「自己」都感慨頗多。

「讓我進去再看一眼吧!我都30年沒來過了,聽說要拆除,我想再看一眼!」北門外,54歲的市民孫登雲和門衛請求進入。他說,30年前離開蚌埠,就再也沒有來過公園,這裡承載著年輕時的回憶,特別是這個雕塑,基本每個蚌埠小朋友都與它合過影,是真正的「網紅」。

現場很多市民對這個雕塑是否拆除十分關注。對此,記者從園林部門了解到,該處雕塑是無數蚌埠人的美好回憶,將予以保留,但雕塑的擺放的位置現在還不確定。

公園歷史文化悠久

小南山是蚌埠的母親山。面積8公頃,海拔44.2米,山岩根脈一直伸到淮河邊。這座山本是低矮孤立的殘丘,淮河古道北去,凸現在淮河南岸。河水漲落、河蚌滯留,積而為殼。蚌埠還未成市以前,居民便在這附近聚集。繁衍生息,滄海桑田,乃有蚌埠。

南山兒童公園總面積5公頃,始建於1927年,是我市最早建成開放的公園。原名中山公園,後曾多次易名,1981年定為現名。園內山南有利用自然地形建設的園中園,內有花房、水池、假山、噴泉等。

自上世紀初以來小南山與津浦大塘公園就一直是蚌埠市民主要的休閒活動場所,承載著許多人的兒時回憶。1981年6月市政府批准更名為南山兒童公園,也是全省第一座兒童公園,成為宜游宜教獨特幽雅的兒童遊園。公園曾用名中山公園、小山公園、蚌山公園、南山公園。

2016年12月,津浦大塘公園完成更新改造工作,面貌煥然一新,深受市民好評。而小南山作為蚌埠的母親山以及蚌埠最早的市民公園,設施陳舊落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無法得以彰顯,地段亟待整體更新與設計。

打造城市文化客廳

據了解, 南山兒童公園及周邊地塊景觀提升改造工程項目改造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硬質景觀改造、原有古建築修繕、山體修復、地下停車場、景觀亮化、小品雕塑、新建建築、水電改造、綠化改造及配套園林設施等。

規劃區內現存大量歷史遺存,包括撥雲台、科學宮、工人文化宮、古北口抗日陣亡將士公墓殘碑、渡江戰役紀念雕塑、風寶亭及西側景觀亭等。

改造方案中,將小南山的改造與提升項目打造成為: 新時代蚌埠踐行文化復興與城市雙修(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的建設方針,全面建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蚌埠標誌性工程。成為蚌埠城市歷史人文首推之地,老城百姓生活休閒首選之地。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陳昂 文/圖

編輯:侯 靖

監製:成 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UrYYXIBiuFnsJQVFM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