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恐怖片愛好者,那你多半被這部影片震撼過;
《迷霧》
所有以「影迷」自居的人,對下面這個畫面應該不陌生;
《閃靈》
還有一部影片,已經「霸占」豆瓣電影評分榜 TOP 1 數年之久了。
《肖申克的救贖》
這些經典影片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歐美小說界的傳奇、有「恐怖大師」之稱的史蒂芬·金就是一個「行走的萬聖節」。
在萬聖節前夜,讓我們一起回顧金老爺子半個世紀以來的傳奇作品。你若對文中提到的片子感興趣,不妨趁今晚找出來看看,相當應景!
從坎坷中汲取靈感的文藝青年
- Happy Halloween -
都說苦難造就作家——從少年到青年,史蒂芬·金的人生一直坎坷不平。
1947 年 9 月 21 日,史蒂芬金出生在美國緬因州的波特蘭,父親在他兩歲時不辭而別,母親獨自照料他和哥哥戴維長大。
金老爺子小時候看起來挺陽光的
由於生活拮据,母親到處投親靠友,金的童年幾乎都在各種搬家中度過。
兒時的金日子過得多災多難:在姨媽家裡捅了馬蜂窩被蜇傷;耳朵發病被醫生治的「死去活來」;在家搗鼓電磁鐵炸了整棟樓的變壓器……
最恐怖的一件事,是金曾親眼目睹小夥伴被火車碾壓致死。
據家人回憶,小史蒂芬那天回家時整個人一言不發,一副被驚嚇過度的樣子;但老爺子表示自己「完全沒有印象」。
電影《伴我同行》中的火車,很多評論家認為這是金「童年陰影」的還原
很多讀者和評論家都認為,年輕時的經歷造就了金對黑暗恐怖題材的偏好,但金本人不同意這個觀點。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作品中常出現自己親身經歷的影子,包括眾多日後暢銷全球的名作。
對恐怖題材的熱愛,從他很小的時候就萌生了。
八九歲時,金曾和哥哥在箱子裡翻出一本書:
封面是一個綠色的怪物,從敞開的墳墓里爬出來...我一直盯著這本書,特別想知道裡面講了什麼。
十二三歲的時候,金常常跑到鎮上的電影院看各種恐怖片:
我把當時能看的所有恐怖片都看了,有時候哥哥也和我一起去……看到恐怖的地方,他總用帽子擋著臉,但我從來不擋。
1966 年,金進入緬因大學英文系,他對文學的熱愛越來越濃厚;也正是因為這個愛好,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
金的妻子塔比納·金(Tabitha King),也是一名作家
1970 年,金從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教師的工作。
但因為薪水太低,他的全家住在一個拖車裡,甚至連電話都沒有;金在業餘時間不得不給像《花花公子》這樣的雜誌兼職撰稿補貼家用,有時還得去洗衣店打工。
但在業餘時間裡,金已經開始嘗試創作長篇小說。
1974年,金寫出了恐怖小說處女作——《魔女嘉莉》。
小說《魔女嘉莉》與1976版同名電影
來自單親家庭的女孩嘉莉,在家中經常遭受沉迷宗教的母親虐待,在學校也因性格內向而飽受同學欺凌。
16 歲那年,嘉莉第一次生理期,當鮮血順著她的腿流下時,同學邊丟衛生棉邊嘲笑她;回到家後,母親也責罵她。
最終,在畢業舞會上,頭戴王冠的嘉莉在眾目睽睽下被人惡作劇全身淋滿豬血......她的憤怒激活了體內的女巫血統,魔力爆發出來,整個舞會陷入一片火海,曾欺辱過她的學生全部葬身於這座人間地獄。
血與火成為《魔女嘉麗》最著名的意象
這部小說包含了金本人的很多真實經歷:
比如他自己的單親家庭背景、他在擔任教師期間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對童年時期兩個遭遇校園霸凌女同學的記憶。
《魔女嘉莉》為金贏得了高達 20 萬美元的版稅。從這部作品開始,金走上了職業小說家的道路。
1976 年上映的電影《魔女嘉莉》是金首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
《魔女嘉麗》(1976)劇照
《魔女嘉麗》的成功雖然讓金的經濟狀況大為好轉,但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他的人生反而更加坎坷了。
在小說發表的 1974 年,金的母親因癌症去世;他本人也染上了非常嚴重的酗酒及藥物濫用問題......而恐怖小說《閃靈》,就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下。
小說《閃靈》與1980版同名電影
《閃靈》的主角是一個頹廢潦倒的作家,因為酗酒丟掉了教師的工作。
為了重新開始生活,他帶著家人,在冬天來到一所位於科羅拉多州的酒店做守衛工作,順便想靜一靜思考下一部作品。
然而,隨著在屋裡呆的時間越來越長,主角開始越來越陷入負面情緒之中,這間偌大的酒店,似乎暗藏著什麼「不幹凈」的東西……
電影《閃靈》劇照
酗酒,教師,作家……金幾乎是比著自己的形象創造的主角傑克·托蘭斯(Jack Torrance)。
他在之後的自傳《寫作這件事》里這樣回憶《閃靈》:
我當時都沒有意識到,我寫的就是自己。
這部半自傳性質的書,成了金氏恐怖小說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980 年,在大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手中,《閃靈》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為殿堂級恐怖片再添一員。
片中對於恐怖氣氛的渲染,對於主角逐漸崩壞的刻畫,都堪稱影視教科書級表現。
《閃靈》經典橋段:雙胞胎鬼娃娃
有趣的是,儘管電影版《閃靈》時至今日依然被無數影迷追捧,但金本人多次表示,自己完全不喜歡庫布里克的改編。因為「他沒拍出來傑克走向瘋狂的過程,以及最後的自我救贖。」
金和庫布里克
《閃靈》之後,金保持了昂揚激情的高產——他以每年一到兩部的速度寫書,幾乎「本本精品」,因此吸引到一大群想要買劇本改編權的影視製片人。
成為一台「寫作機器」
- Happy Halloween -
1982 年,金出版了自己的首部中篇小說合集《四季奇譚》,用四季為主題分別寫了四個故事。
其中的三個故事在日後被搬上了銀幕——即《肖申克的救贖》《伴我同行》和《納粹追兇》。
《肖申克的救贖》我就不多介紹了,它早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經典。
而《伴我同行》,則是老爺子親口「冊封」的「最合我本意的改編電影」,它講述了一群少年的成長故事。
四個孩子,戈迪,克里斯,泰迪和維恩,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家庭問題和心事。
有天,他們相約當一回「英雄」:去河對岸尋回一具 12 歲男孩的屍體,好「在電視上出名」。
在這過程中,少年心中的軟弱隨著躲火車,翻鐵門,越森林等一系列行動而被放大。與此同時,他們的夢想也開始萌芽……
《伴我同行》獲得了 1987 年金球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提名,以及 1987 年奧斯卡獎最佳編劇提名。
《納粹追兇》的主題,則是對歷史背後人性的探索。
一個美國高中生無意中發現,自己小鎮上躲藏著一名納粹戰犯,為滿足自己的獵奇心,高中生以舉報相威脅,讓戰犯告訴自己當年集中營中的種種故事。
而隨著了解的深入,兩人心中的惡魔都開始露出爪牙……
一會兒是掙脫樊籠的人性、一會兒是少年成長,一會兒又是黑暗的納粹大屠殺……金的作品跨度之大,常常令人訝異,而他本人也樂見於此。
我經常被錯誤地視為恐怖小說作家……我確實是個寫怪獸的傢伙,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寫不好別的。——史蒂芬·金
創作於1996 年、並於 1999 年搬上大銀幕的《綠里奇蹟》,是個跟《肖申克的救贖》類似的人性故事。
殺人犯約翰•考夫利因謀殺兩名幼女被判死刑來到著名的冷山監獄,監獄裡有一片稱為「綠里」的綠地,綠地那頭就是刑場。
約翰出奇的溫厚、機智,他的到來也給獄中所有人帶來神奇的變化......當獄監保羅發現約翰的秘密時,他開始懷疑人生了。
影視劇的「故事販賣機」
- Happy Halloween -
進入 21 世紀後,史蒂芬·金的小說依然不斷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他之前的老故事也經常性被翻出來翻拍。
1985 年,金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以下簡稱《販賣機》)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小鎮忽然被一場大霧籠罩,霧中不時傳來聲聲慘叫——未知的怪物隱藏在霧中,試圖離開建築的人們被逐一殺害,剩下的人躲在一間超市中,心態逐漸開始崩潰……
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電影《迷霧》的原著小說。
《迷霧》的劇情,是較為典型的「克蘇魯系」架構:最大的恐懼並非來自怪物,而是來自「不可名狀的未知」;在探索真相的過程中,人類的心智逐漸崩潰,直到徹底發瘋——俗稱「掉 SAN 值」。
2007 年改編的這部《迷霧》,完美還原了小說中「不可說」的恐懼氛圍,並細緻刻畫了封閉空間中的人類社群是如何在恐懼之下走向極端和宗教化。
同時,導演還設計了一個頗具爭議的結尾,將故事中對人性的思考推向極致。
1986 年,史蒂芬·金又完成了一部和少年成長有關的長篇。
這一次故事不再勵志,相反卻是懾人心魄般的恐怖,甚至連老爺子本人都表示:「絕不創作第二部類似作品」。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它》(IT)。
下水道一幕堪稱本作最為經典橋段之一
本作在 1990 年曾被改編為電視劇,限於當時的化妝和拍攝條件,表現力並不充足。
在 2017 年,華納將其重拍為《小丑回魂》,將小丑這一史蒂芬·金作品中的經典顫慄形象,重新帶回觀眾視野。
1990 和 2017 的小丑對比
和《伴我同行》類似,《小丑回魂》的幾個少年主人公也各有各的悲劇往事和心結;而這些恰恰成了片中大反派「小丑怪物」的「精神食糧」。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冒險和挫折後,主角們克服了自己的內心恐懼,聯手將小丑打回地下,拯救了小鎮。
本作以 3500 萬美元的成本,在北美狂攬 3.27 億票房,是史蒂芬·金改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今年 9 月上映的續集《小丑回魂:第二章》,首映三天拿下 9100 萬美元,全球票房 4.5 億美元——只是,口碑好像沒第一部那麼好了……
史蒂芬金今年已經 72 歲高齡,他卻絲毫沒有要停筆的跡象。
去年五月,他又完成了一部名為《局外人》的犯罪驚悚題材小說。講述了發生在弗林市的詭異謀殺案,以及背後的神秘「局外人」傳說。
嗅覺靈敏的製片人早已在老爺子門外恭候多時——在《局外人》出版後剛一個月,HBO 就敲定將本作改編為 10 集美劇。前不久也更新了預告,定於 2020 年 1 月播出。
預告片劇照
下月 8 號,《閃靈》續作《睡夢醫生》也即將在美國公映。媒體評分今天剛剛解禁,爛番茄 78% 新鮮度,IGN 也給出了 8.5 的評分。相信屆時又會掀起一陣「史蒂芬·金熱潮」。
不妨趁這個萬聖節,補兩部金老爺子作品改編的影片,重新沉浸在他那讓人腎上腺素爆炸的幻想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