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家暴,宇芽事件只是又一個起點

2019-11-29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只要當面對家暴我們不僅知道該怎麼說,而且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進步才真的實現了。

知名美妝博主宇芽發布長微博控訴自己曾遭受家暴惡行

作者 |西坡

壞人終於被抓起來了。

據官方通報:江北區公安機關經調查,陳某自2019年4月初至2019年8月底多次對何某某實施拖拽、推搡、毆打等故意傷害違法行為(何某某的損傷程度未達輕傷或輕傷以上程度)。另查明,陳某還有通過微信實施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違法行為。針對陳某的上述兩項違法行為,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分別給予行政處罰,合併執行行政拘留二十日,並處罰款。

通報中的何某某即宇芽,陳某即臭名昭著的「沱沱」。許多網友覺得拘留20天的處罰「太輕」。但是公安機關只能根據現有證據在現行法律框架內作出處罰,不能臨時立法更不能法外加罰。當事人宇芽對此表示:「施暴者面臨治安拘留20天的處罰,感謝警方!」

當然,宇芽事件還遠遠沒到畫句號的地方。讓宇芽回歸自己的生活,給「沱沱」打上「家暴男」的標籤綁到網際網路的恥辱柱上,讓他再沒有機會利用虛偽的人設誘騙下一個無辜的姑娘。更重要的是,這場關於家暴的大討論不僅不能停止,而且應該向縱深進行。喚起更多人對家暴的警醒,織密保護弱者的網,最終將家暴從當代人的家庭生活、感情生活中驅逐出去。

反對家暴,僅靠網友們掛在嘴邊的「嚴懲」是不夠的,因為現實比言語複雜得多。就拿「沱沱」為例,他傷害了好幾個女性之後才被戳穿畫皮,但我們不能苛責前幾個受害者沒有及時站出來,讓「沱沱」遭到嚴懲來避免他繼續作惡。我們只能思考,當初是什麼讓她們猶豫了、畏縮了、退讓了,這些因素現在還存不存在?

我國的《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已開始實施。但立法是一回事,普法是另一回事,社會觀念的更新與個體行為模式的改變則是更緩慢的進程。女性常是家暴的受害者,但反家暴絕不是女性議題。家暴是文明社會的疤痕,抵制家暴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彌補線上與線下的認知差距便是一項當前的任務。在網絡上,「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是人盡皆知的名言,家暴事件曝光後有些網友甚至會表達出食肉寢皮般的恨意。但是在現實中,情況卻變得曖昧起來了。當你聽說身邊的親戚、朋友家裡出現家暴時,你還會義憤填膺嗎,還是只搖搖頭嘆息一聲?

即便你在線下和線上一樣義憤填膺,如何行動又是一個難題。勸受害者分手、離婚?帶受害者報警?把情況反饋給哪個部門、哪個機構?你不僅要衡量自己付出的時間精力成本,更會考慮報警之後會有怎樣的後續,相關部門、機構里有沒有盡職負責的專業人員。推動這一切非一日之功。所以說,宇芽事件只是又一個起點,希望每一次的接力都能讓我們走得更遠一些。

只要當面對家暴我們不僅知道該怎麼說,而且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進步才真的實現了。

※ 編輯|程仕才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新聞評論,盡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RiTtG4BMH2_cNUgLW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