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犯錯執迷不悟,父母可用這一招,孩子「開悟」才能走出誤區

2019-12-27     母嬰期刊

佛教也是我國重要教派之一,也有「禪宗」之稱的一種宗派,強調佛法的精髓不可言述,否則用心解釋很可能會述說錯誤,有意會之妙,只能去領悟其中玄機。為突破有些修佛者的執迷,禪宗有一個讓人開悟的方式,稱之為「當頭棒喝」。意思是找到適宜之機,對這些還未開悟的修佛者通過棒喝的強烈刺激方式令其開悟。用這樣方法管用嗎?在心理學上,我們也能找到答案。有專家認為,有必要時,強烈刺激可讓個體一擊破局,跳出心理誤區,這就是「棒喝效應」。

家庭教育總結

夸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強調,我們可通過一個不可辯解的命題出發,犯錯的人一定會受到懲戒,不是因為他們的錯誤(覆水難收),而是強調以後不再出錯。家長需要注意,教育不是欺騙,在處罰小朋友時,既可高聲訓斥,又可當頭棒喝,一定要以真誠實意為出發點,否則效果不會理想。

案例

歡歡的父母發覺,她出門在外不遵守交通,多次闖紅燈,險些被車子撞到。說了幾次,總是不聽。媽媽有些著急,這萬一哪天被車子撞到怎麼辦呢?毀了她自己,也毀了家庭。於是,媽媽就帶她看了一些交通事故的短片,這給歡歡形成了很大的心理震懾作用,原來不遵守交通這麼可怕,以後她再也不亂闖紅燈了。

給孩子擺出一些事實,能夠帶來很大的教訓與刺激,比單純的說教更有效。教育專家覺得,只批不夸的教育一定是失敗的教育,只會批評的父母,必然是失敗的教育,缺乏「棒喝」的教育,斷然不會成功。教育對象是一個鮮活、個性不同的個體,這必定要針對不同的小朋友採取不同的管教方式。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支持對犯錯的小朋友進行合理的懲罰,這是很有必要的,可幫其形成堅強的個性和意志,以及很好的責任感和尊嚴感,可提升小朋友面對和克服誘惑的能力。有的小朋友,面對父母的言教不動聲色、不知進退。若通過「當頭棒喝」的教育方法,或許會得到不錯的答案。

有些父母面對小朋友的一些頑劣的壞毛病,可用發火、大聲批評或處罰的教育方式,增加對其刺激的程度,來糾正壞毛病。由於這種教育方式帶有威脅的成分,會妨礙小朋友表現出一些態度與行為,警告或許會帶來一些嚴懲結果,讓其調整態度,以免產生一些行為。

為強化小朋友的自信,父母要對其進行正向教育,找到身上的優勢,並表示讚賞。這樣的方法並非處處管用,需要掌握好分寸,如果表揚過度的話,會讓小朋友變得傲睨一世,處處都要自己優先,認為自己勝過周圍的的所有人,目中無人。當進入社會後,發現真實的自己並非這樣,在工作與交際就會處處碰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QxpSG8BMH2_cNUgnl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