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如何理解?「化骨龍」指的是家裡的誰?
按道理來說,俗語都是通俗易懂的,因為俗語本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經驗的總結,可也有些俗語讓人聽了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比如這句「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到底什麼是化骨龍呢?
化骨龍
傳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到底生了哪九子,說法不一,其中有一種說法,就包括饕餮和麒麟兩種神獸。化骨龍指的就是饕餮。捎帶一提,根據《左傳》記載,饕餮為縉雲氏之子,而非龍之九子,當然這不重要。
饕餮是個什麼玩意兒呢?《山海經》記載:「其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簡直是個人面羊身的怪物,《山海經》並沒有對饕餮的習性等做記載,而人們常認為,饕餮具有貪婪的本質,這一說法,實來自於《神異經》:
「貪如狼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
他像惡狼一樣貪婪,喜歡斂財,是個守財奴,善於搶奪人類的糧食,而且欺軟怕硬,名曰饕餮。因此,饕餮也被列為上古四凶之一: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貪婪,是饕餮的最大特點,他貪到什麼程度呢,就拿貪吃來說,在夏商周時代的鼎上,饕餮有頭無身,他因為貪吃,把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你看,這不僅貪婪貪吃,還是個傻孢子。
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
明白了什麼叫化骨龍,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說家裡一旦出現個貪吃貪財的人,這個人一定是投生到你家中來討債的,要把你吃得家破人亡、流落街頭才會罷休。
你想想,某個家庭生了個兒子,終於添丁進口,能傳宗接代了(古代),歡歡喜喜拜天拜地,結果這個貨長大了,好吃懶做,不學無術,父母給的錢不夠用,還偷偷把家當拿去賣了,以滿足自己吃喝嫖賭,你再大的家業,也遭不住這樣坐吃山空啊。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多半就是遇到了這個化骨龍。
這句俗語實際上包含了中國古人因果報應的思想,古人說要積陰德,你活著的時候,如果積德行善,下輩子就會投生到富貴家庭享福,反之,假若你無惡不作,死後下十八層地獄,來生還要缺胳膊斷腿,愁吃愁穿。
總之,這輩子的果,是上一世種下的因。
有許多關於因果的傳說,比如甲這輩子欠了乙一大筆債,臨死也沒有還,是不是就一筆勾銷了呢,不是的,下輩子乙就會投生到甲的家中,去做一個敗家的化骨龍,為的就是讓甲還上一世欠下的債。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
前面還說了龍生九子的麒麟,和饕餮相反,麒麟是上古瑞獸,誰家要有個麒麟,這輩子妥妥地享福了,但是又有俗語說「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當瑞獸和凶獸相遇,惹不起還是惹不起,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可見化骨龍的戰鬥力有多強。
其實啊,說來說去,這句話還是勸人向善,什麼因果啦,報應啦,也許都是迷信,沒有科學理論來證實,但常懷敬畏之心,與人為善,總是會受人尊重,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