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鎮聖源村文明實踐廣場,孩子們在誦讀經典(資料圖)。
「大哥張萬仁,二哥張萬義,三哥張萬禮……我們老張家有堂兄弟10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連起來就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12月4日,在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家風展室,村民張萬讓看著牆上的全家福說,父輩在給孩子起名時融入了傳統文化,就是希望用這種淳樸的方式教他們做人的道理。據了解,為傳承好家風帶出好民風,武家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專門建起家風展覽室。
傳承好家風民風
挖掘鄉村特色文化
「樸實、孝順、厚道、真實」是張萬讓家的家風家訓;「忠厚傳家、誠實守信、知足常樂」是村民武懷祥家的家風家訓。武家村有500多戶人家,共17個姓氏,在文明實踐活動中,村裡按不同家族姓氏,發掘整理出數百條家風家訓。「每年春節,我們村都會將村民聚集在一起,重溫『家風家訓』。」武家村黨支部書記武波說。
在鄉村記憶館裡,該村開設了「好婆婆」「好媳婦」「十佳孝星」「文化家庭」評選陣地。有了評選活動後,村民家庭糾紛少了,鄰裡間交流多了。
2018年4月4日,武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成為曲阜市首個掛牌的文明實踐站。「文明實踐站剛建成時,村民對實踐活動不是很積極,現在村民知道實踐站是個好去處,參與實踐活動更加自覺主動了。」武波說。
如今,像武家村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經在曲阜城鄉推廣開來。目前曲阜已經建立起市、鎮、村三級工作體系,1個市級文明實踐中心、12個鎮級實踐分中心、457個村級實踐站均已建成,積極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堅持一村一主題,一村一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曲阜市是一座因孔子而揚名的東方聖城,堅持以傳承和弘揚儒家傳統文化為新時代文明實踐著力點。在日常實踐中,該市通過「講、評、幫、樂、慶」等形式,實施好家風傳播工程,開展「聖城楷模」「四德模範」「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評選出群眾身邊的模範,還開展了「母子傳承國學」志願服務項目,將儒家傳統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目前,「母子傳承國學」教育活動已覆蓋曲阜各街道,13支300餘人的志願服務隊伍活躍在曲阜的城市鄉間。
關愛留守老人
弘揚孝老愛親村風
「每天早晨,和留守老人有一個約會。」這是武家村根據村裡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在家無人照顧的情況,開展的「相約黎明」孝老愛親志願服務活動。
「村裡有24位留守、孤寡老人,他們的日常生活成了在外務工子女的牽掛。」武波說,村裡對這些老人分類建檔立卡,分包給由村黨員幹部組成的「相約黎明」志願服務隊。「志願者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所分包的老人家中看望,為老人帶去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有特殊情況時,人不到,電話關懷也得到。」武波說。
像武家村一樣,曲阜各村重視孝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突破口」。「留守老人年紀大了,做頓飯很費勁,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石門山鎮西焦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樹亮說,去年下半年,村裡利用閒置房屋辦起「幸福食堂」。
西焦溝村原是個貧困村,村集體現有的收入難以支撐食堂資金消耗。為此,村裡通過建立孝老愛親基金會,由村委扶持、社會捐助、留守老人子女自覺繳納伙食費等形式籌集資金,讓老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能吃上新鮮熱乎的飯菜。目前,有18位老人在「幸福食堂」用餐,年齡最大的95歲,最小的也有60歲。
「村裡有個集體微信群,我們時常將老人們用餐的照片、視頻發到群里,讓他們在外打工的子女看到。」張樹亮說,現在全村孝老愛親氛圍濃厚,村民們都積極踐行孝德,子女回家看望老人的次數越來越多。西焦溝村還以孝老愛親為原點,開展移風易俗、關愛孤寡老人等活動,通過志願服務、興建互助敬老院等多種形式,在村內吹響了倡樹文明新風的號角。
「黨建+樂和家園」
構建基層治理新體系
在小雪街道前苗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樓,有一房間掛著「和為貴」調解室牌子,裡面張貼著「德不孤、必有鄰」「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義重情長」等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標語。
「以前村莊以亂出名,吵架起衝突是常有的事。」村支書陳長雨回憶說,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村裡有4位老人因小事產生了矛盾,此後便互不來往,他們的子女也因怕老人生氣斷了來往。調解員利用九九重陽節舉辦老人宴這一機會,在村民的幫助下,解開了4位老人的心結。
對於村莊亂狀,前苗營村以「德法」定位治村思想。「和為貴」調解室運用「和」這一儒家思想精髓來化解矛盾糾紛,通過發揮村黨支部書記、德高望重村民的作用,曲阜在村居社區和重點行業部門建立「和為貴」調解室483家,引導群眾通過非訴訟途徑化解矛盾糾紛。截至目前,「和為貴」調解室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100餘起,成功率98.3%,基本實現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鎮。
「黨建+樂和家園」是曲阜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又一創新方式。「黨建+樂和家園」探索以黨委政府為主導、村民居民為主體、傳統文化為主脈、社工服務為助力的治理模式,以期重塑鄉村文化自信、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在書院街道宮家村,村黨支部牽頭組織起66名「樂和義工」。這66名「樂和義工」每人負責聯繫4-5戶村民,使全村形成6大片區66個小組的自治架構。通過樂和義工、樂和基金、樂和劇場、樂和微家、樂和賽事等活動,將村莊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內涵詮釋出來。
「黨建+樂和家園」的推行,激活了鄉村既有的文化基因。目前,曲阜已在68個村居進行了試點,帶動群眾5.2萬人,形成了「樂和家園」建設的曲阜模式。
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曲阜落地生根。曲阜市委書記劉東波介紹,曲阜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為打牢基層基礎、服務人民群眾、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鑄魂強農」的「主陣地」,群眾在感受到新時代新氣象的同時,對美好生活也更加有信心、有底氣。
農村大眾報記者 張婷 通訊員 梅花 張清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KanE28BMH2_cNUgZk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