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茌平的圓鈴大棗以前只進貢朝廷,今天大家有口福了,給你們限時秒殺……」「粉絲寶寶們,今天很高興來到陽穀鳳祥食品的直播間,給大家推薦我們家鄉的特色產品——五更爐熏雞!」「我現場給寶寶們報一下臨清八大碗的菜名,燒肉、清燉羊肉、圈巧擱、松花羊肉、清氽丸子、黃燜雞、黃燜肉、雜拌……」
4月10日,聊城茌平區、冠縣、臨清、莘縣、高唐、陽穀、東阿、東昌府8縣(市區)領導幹部陸續走進各大網絡平台直播間,為當地農特產品直播「代言」。
4月10日上午,聊城茌平區副區長劉志華率先走進直播間,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賣棗。茌平是中國圓鈴大棗之鄉,有3000多年的棗樹栽培歷史,因種植的棗長得像個圓鈴鐺,所以稱為圓鈴大棗。「作為分管農業的副區長,讓茌平的農產品能夠賣出去、賣得多、賣得遠、賣得好,我責無旁貸。如今,只有連接上新時代的『WIFI』,關閉老舊思維的『飛行模式』,才能看到最新的廣闊天地!」劉志華說。直播帶貨就是典型的「網際網路+農業」,讓農業特產能夠藉助網際網路的翅膀,走進千家萬戶的視野,這是一種新探索、新模式。
4月10日下午,聊城市冠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閆友亮走進直播間,邊試吃邊「帶貨」。冠縣是大棚油桃種植基地,油桃保護地面積2.1萬畝,年創產值3億多元。全縣已發展油桃專業合作組織近百家,獲7個「綠色食品」認證。冠縣油桃是 「聊勝一籌」農產品品牌,蘭沃鄉大曲村的大棚油桃種植基地「沙潤牌」油桃更是被選定為「齊魯放心果品品牌」。
而臨清市政府黨組成員淳悅忠在10日下午兩個半小時的直播帶貨,主要選取的是「康莊手工掛麵」、「濟美醬菜」、「松林榆木家具」等十餘種當地特色農副產品。臨清是中國運河名城,曾被清乾隆皇帝譽為「富庶甲齊郡」。作為京杭運河的重要節點城市,臨清有運河鈔關、鰲頭磯、清真寺、舍利寶塔等2組1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和10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會通河臨清段及運河鈔關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也是著名的中國京劇藝術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軸承之鄉和醬菜之鄉。
「你別看這個小番茄個頭小,功效可不小,它的糖度在11以上、汁多肉少,經常食用的話能夠增強免疫力和延緩衰老。」作為蔬菜大縣的地方官,當天下午,莘縣副縣長魏晨清重點推介了莘縣的羊角蜜、小番茄、水果黃瓜等7種特色農產品,還在線講解了每款農產品的特色優勢和種植技術。莘縣是蔬菜大縣,瓜菜菌播種面積達到100萬畝,總產500多萬噸,擁有冬暖式蔬菜大棚27萬座,大拱棚25萬畝,擁有「三品一標」品牌196個,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200家、家庭農場192家,是聊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中國蔬菜第一縣。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歡迎朋友來書畫之鄉高唐做客,來品嘗特色美食。」當天下午,高唐縣副縣長張懷恆在直播間則為高唐驢肉和手工墜面站台吆喝。高唐驢肉,是高唐縣遠近聞名的地方傳統名吃。其加工精細,方法獨特,驢肉色呈醬紫,刀口明亮,清香鮮美,肉爛不散,軟而不松,香型獨有,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腎的作用。此外,高唐縣還是著名的書畫藝術之鄉和中國錦鯉之鄉。
10日晚上,在鳳祥食品網上直播間,陽穀縣副縣長韓剛則帶領廣大網友一起「吃雞」。「有了炸雞家庭桶,雞翅、雞塊、雞米花、雞肉棒,統統有,而且分量非常足,品質、美味、分量、價格統統有,讓人完全無法拒絕!」直播間內,韓剛不停與網友互動,化身「美食專家」,並為大家現場試吃鳳祥炸雞家庭桶。陽穀鳳祥集團是集肉種雞飼養、商品雞孵化、宰殺冷藏、肉雞分割、禽肉熟製品、調味品、生物保健品、畜禽飼料等相關產業的生產經營等為一體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肉雞生產加工出口企業之一,帶動周邊地區1萬多戶肉雞養殖戶發展和數萬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
「今天的價格比『光棍(節)』都便宜。」當晚,東阿縣副縣長李尚生化身「網絡主播」來到直播間,為東阿優質農產品代言。「東阿出好水,好水出好膠。」身在阿膠的故鄉,李尚生重點推介了東阿阿膠的產品。東阿是聊城市的水源地,地下水為優質天然礦泉水,每立方水的重量要比標準水重3.8公斤,富含多種礦物質。直播過程中,李尚生向網友先後介紹了桃花姬阿膠糕、「黑驢王子」牌醬香驢肉、「康硒」牌凍干驢乳粉、榮食康牌石磨麵粉等系列產品,並推介東阿美食美景,在線帶貨特色農產品。
「東昌葫蘆」名滿全國。當晚,東昌府區副區長孟凡志來把直播間搬到了葫蘆雕刻大師於鳳剛的店內,為「東昌葫蘆」站台吆喝。直播期間,孟凡志介紹了東昌葫蘆的基本情況,向廣大網友普及了葫蘆的加工工藝和葫蘆文化的內涵。目前,東昌府區葫蘆種植面積有一萬多畝,品種多達20多個,是全國最大的葫蘆種植基地,約占全國70%的份額,並在新疆、河北、河南、陝西等地建立了種植基地,葫蘆加工企業有1600多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從而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一條龍產業鏈,「東昌葫蘆」已經走出國門,暢銷世界。
為了幫當地農特產品「代言」,聊城的領導幹部們也是夠拼的。有的報起了菜名,有的唱起了歌,有的現場「海吃」,一句一個「寶寶」和「老鐵」,弄得網友們不「剁手」都不好意思。風趣幽默、接地氣,成了這批「網紅縣長」的代名詞。如今,要是沒點才藝,還真當不好這個為民帶貨的「縣長」。
聊城的縣長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帶貨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率先走進直播間的茌平區副區長劉志華最終交出了直播一小時吸粉10萬人,售出2000單的成績單。後面出場的縣長們壓力不小,「寶寶」、「老鐵」喊個不停,紛紛擼起袖子帶著網友們「吃雞」「啃肉」「品桃」,最後也戰績卓著。其中,陽穀縣副縣長韓剛的直播間,在線觀看人次達到11.35萬次,點贊量90萬次,成交量21.8萬元;冠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閆友亮直播帶貨則吸引了53萬人次觀看,成交3820單;莘縣副縣長魏晨清直播賣瓜果3個小時,成交了2萬餘訂單,合計銷售額達55萬元;而高唐縣副縣長張懷恆本場直播參與網友人數達到110萬,網友現場賣下2000餘單高唐驢肉和手工墜面……
近期,「縣長開直播帶貨」一度上了熱搜,地方官員們一改平日裡嚴肅、刻板的姿態,以幽默風趣的形象走進網絡直播間,用手機直播帶貨的形式大力推廣當地特色農副產品。而像聊城這樣,全部縣市區的領導幹部同一天踏進直播間的卻不多見。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線下社會經濟發展受到一定衝擊;此外,今年還是全國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短視頻電商、直播帶貨成了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成為做好農副產品品牌推廣的創新渠道和重要陣地。
為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以電商模式推動鄉村振興,打造當地知名電商品牌,聊城鼓勵當地縣(市區)開展「縣長直播帶貨」活動,倡導縣長在抖音、微視、快手、淘寶直播等短視頻平台、電商平台,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方式為縣(市、區)形象代言,推薦縣(市區)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
聊城此舉旨在藉助網絡平台,打造本地「網紅縣長」,形成宣傳推介「網紅縣長」的電商矩陣,藉此推出網紅爆款和地方特色品牌,並發動社會力量,舉辦線下直播大會活動,最終助力聊城特色品牌產品的「雙線」(線上和線下)輸出。
只要縣長敢「出鏡」,不唯數據論英雄。領導幹部敢於把辦公室「搬進」直播間,從幕後走到台前,從「官場氣」變回「煙火氣」,幹群關係才能更暢通,心才貼得更近。執政為民從不應拘泥於固定模式,過去部分嚴肅甚至呆板的官員形象和作風已經落伍於網絡信息時代。敢於創新、敢於挑戰、敢於為民「吆喝」,新時代的官員必定要把握時代特徵,契合時代趨勢,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才能敢擔當能作為。
「縣長直播帶貨」不光是帶貨,還為當地企業、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提供了一種移動互聯的發展路子和行得通的信息化思維方式,並有效推動產業鏈延伸和產業升級,給人民群眾一份有人管有人問的信心和發展底氣。
農村大眾報記者 祝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