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腎病以後,並不是100%到尿毒症,因此,對患者來說治療和控制病情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同時患者也應明白腎病需要的是治和養,而不是補。
慢性腎病 ≠腎虛「勿亂補」,治腎養腎小訣竅,避開腎衰、尿毒症!各類「保健品」齊上陣,甚至還有人認為,腎病不好吃「腰子」吃啥補啥,最後延誤病情影響腎功能補出個腎衰竭尿毒症,讓人惋惜。
慢性腎病避開腎衰、尿毒症就是治療對症,養的到位!
治
治療要積極,多聽醫生的建議,不可自己善作「主張」,腎病早中期往往「不痛不癢」這樣很多患者認識不到病情存在也容易忽略,導致患者大意而治療不及時不積極。從病因入手,控制併發症,保護腎功能為主。
養
養包含養心和養身:
養心:第一個就是養心臟,因為導致慢性腎病死亡原因之一就是心腦血管疾病。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第二個就是養心情心態,就是告訴患者要調節保持輕鬆好心態和狀態,不要胡思亂想,不要整天鬱鬱寡歡,要對病情的好轉要有信心,端正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養身:第一個就是管住嘴,老話「病從口入」,因此作為患者來講應該管住嘴就是作為飲食。第二個動起來,俗語講「生命在於運動」所以,除了發病初期,高度浮腫,血壓高,心肺功能異常,其他時間都應該適量運動,腎病要修養,但不是臥床。
治和養各占50%隨著病情穩定,慢慢養要大於治。
另外,腎病患者也要調整鈣的攝入量
鈣是體內含量排在第五位的一種元素,是身體最多的一種陽離子。它不僅是骨骼組織的主要構成物,而且在機體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自始至終支持著整個機體結構。正常人體中約含有1 200g的鈣,99%在骨骼,骨骼是一個 巨大的不溶性鈣復合物的貯庫,與循環的血鈣之間保持著動態的平衡。
腎臟對維持體內鈣、磷代謝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為人體內鈣磷代謝主要受甲狀旁腺素和活性維生素D3的調節,而腎臟既是活性維生素D3的主要形成部位,又是甲狀旁腺素的重要作用部位和代謝器官。
當各種腎病導致腎功能降低時,礦物質代謝發生相應變化,最重要的病理改變為繼發性甲狀旁腺亢進、血磷升高和活性維生素D3水平降低。這些改變對鈣代謝的影響主要為胃腸道對鈣吸收減少,骨鈣溶出補充血鈣不足,使得體內呈現實際的鈣缺乏和鈣的異常沉積,導致骨質疏鬆、腎臟鈣化損傷加重。從這個意義上說,增加飲食中的鈣含量對於糾正腎功能不全引起的鈣磷代謝紊亂是有益的。但是,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高鈣飲食治療,常常會引起無症狀的高鈣血症,引起血管鈣化。所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也不是一定要增加食物鈣攝人,而應結合臨床治療的情況綜合考慮。
至於腎結石患者,尤其應予以重視的是草酸鹽結石,不僅不能補鈣,還應限制含鈣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