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慢性腎炎到腎衰竭,究竟有多遠,這4個方面影響腎功能衰竭進程

2020-02-06     小復先生

今年28歲小伙小王,在一家私企上班,平時不抽煙也不喝酒。就在5年前,單位體檢發現尿蛋白2+,潛血2+,在當地醫院診斷為慢性腎炎,住院治療12天,當時並沒有高血壓。在醫院治療好轉後出院,出院後在家繼續吃藥3-4個月後就沒有再繼續治療了。

者4年前複查雙腎彩超和肝腎功能,都比較正常,患者自以為病完全好了,就沒再定期複查。生活上也沒有以前那麼注意,偶爾還會有頭痛、眼脹的情況發生,但休息一下,次日就又滿血復活了,所以,平時也沒測過血壓,對身體出現的狀況毫不在意。

但是從兩個月前開始就感覺不太想吃飯,特別是油膩的食物,也沒在意;又過了一個月感覺視力突然模糊,剛開始以為是手機、電腦看多了勞累了,沒有引起重視。之後情況越來越糟糕,就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高血壓引起的急性視網膜病變、視乳頭水腫,當時血壓220/120mmHg。腎功能檢查:血肌酐在700 µmol/L多,尿酸679 µmol/L,診斷為腎衰竭終末期。

根據相關統計,我國慢性腎炎的患病率為10.8%,而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0.9%。也就是說,我國慢性腎炎患者人數幾乎和糖尿病人一樣多。上面這位患者只是眾多慢性腎炎患者中的一個病例,他早期的病情並不嚴重,但他的結局卻是太可惜了。

從慢性腎炎到腎衰竭,究竟有多遠,這4個方面影響腎功能衰竭進程

慢性腎炎可因其原發病的性質及併發症的不同,以不同的速度出現腎功能衰竭。據資料研究,影響腎功能衰竭進程的因素有如下4個方面。

(1)使用腎毒性藥物,包括直接毒性和免疫毒性藥物,可加速腎功能的惡化。

(2)血壓的升高及其控制程度。血壓愈高對腎臟的損害愈嚴重,故應盡力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3)膳食蛋白質攝入量是否適中。實驗研究表明,過量攝入蛋白質會導致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和高壓力,從而加速腎小球硬化過程。一些人觀察到高蛋白飲食後免疫復合物的形成增強,這可能進一步損害系膜細胞。然而,不適當攝入高磷,如牛奶、硬水果、奶油、雞蛋、沙丁魚以及乾果等,特別是動物的大腦和腎臟,會增加腎臟的鈣含量並損害腎小球。

(4)混合感染。慢性腎炎患者由於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和扁桃體炎,每次感染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腎臟損害。

此外,慢性腎炎伴持續性血尿,腎單位破壞加快,腎功能迅速惡化,療效變差,預後差。從病理學角度來看,膜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和重度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持續血尿的可能性非常高,預後差,易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健康小貼士:

慢性腎病患者應定期隨訪,配合醫生管理好相關指標,平時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減少感染次數,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大部分的慢性腎炎也許伴隨終生尿檢輕微異常,但不會發展到終末期腎衰竭。臨床統計,腎病患者最終發展到尿毒症的只是少數,患者心理上過重的疾病負擔是不利於疾病康復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9HuPHABgx9BqZZIvU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