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道:「遠親不如近鄰」,可隨著社會的發展,鄰里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失去原有的溫度。可在婁底冷水江市稅務局家屬大院裡,卻有這樣一個人,她和諧鄰里關係,照顧外地青年,被院裡的男女老少親切地喚一聲「曹姐」——她就是曹玉蘭。
曹玉蘭是冷水江市稅務局的一名退休工作人員,曾受過鄰居幫助的她對鄰里之間的互幫互助深有感觸,因此她也不斷用自己的力量回報大家。在她的感染和努力下,大院裡的關係越來越和諧。2019年,曹玉蘭一家被評為湖南省「最美家庭」。
曹玉蘭的全家福。
丈夫高位截癱,鄰居送來溫暖
「他們在我困難的時候幫助了我,我要報答她們。」11月11日,曹玉蘭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和睦鄰里、友善待人」這個習慣不僅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是來自鄰居曾經給予她的幫助而產生的報答之情。
曹玉蘭1959年出生在黑龍江,在那裡度過了年少歲月,後來隨父母回了婁底老家,又進入了稅務系統工作。1986年,曹玉蘭和丈夫安壽多結婚剛兩年,丈夫就遭遇車禍,醫生診斷說,「再怎麼救,也是植物人,頂多能堅持七八年」。
那時,兩人的大女兒還不到一歲,曹玉蘭又懷著小兒子,日子非常艱難。但她不願放棄,決意將丈夫送去北京治療。
治療效果是可喜的,「植物人」丈夫醒了。但由於高位截癱,丈夫還是只能躺在床上,家裡的重擔全都壓在了曹玉蘭的身上。曹玉蘭一邊繼續工作,還婉拒了單位要換她到輕鬆崗位的安排,一邊學著做飯洗衣,每天為丈夫翻身、穿衣、漱口、喂飯……護理妥當之後還要安置兩個小孩,隨後再趕去上班。
「每當孩子遇到什麼突發情況,總有鄰居把小孩接過去照看,做飯給他們吃。」曹玉蘭回憶說,周圍人的善意溫暖了她,鄰居們的幫助她都記在心裡,所以她希望能將這些善意加倍地傳遞給更多的人。
感恩鄰里情誼,用美食溫暖人心
「我們大院裡有不少從外地來工作的年輕人。」曹玉蘭特別理解那些孤身在外打拚的年輕人。想到他們很久沒有嘗到過家鄉的味道,「我在北方待過,會做北方菜」,因此,她經常將這些年輕人聚到一起,「到我屋裡來,你們想吃什麼,我給你們做!」
在女婿汪歡的記憶里,岳母對待這些年輕人就像家人一樣。逢年過節,她經常把沒回去的年輕人叫到自己家裡聚一聚,「大家就在客廳里熱熱鬧鬧地吃一頓飯。」
家在外地的年輕人常被曹玉蘭請來家裡「打牙祭」。
女兒安鑫說,母親家的樓上住著一位80多歲的老人。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又患有嚴重的風濕病,腿腳不方便,一到下雨天更是疼痛不已。曹玉蘭一有空,就到樓上陪老人說說話,用熱水袋給她暖腳,還幫忙買菜做飯、洗衣服。有一次,老人病了,而子女無法及時趕回來,曹玉蘭不僅墊付了醫藥費,還主動擔起照顧的責任。等到老人的家人趕回來,他們激動地握著曹玉蘭的手說:「曹姐,你就是我的親姐!」
此外,曹玉蘭還把院裡年輕雙職工家庭的孩子接來家裡照顧,給孩子們做飯。「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安鑫說,在曹玉蘭的言傳身教下,小孫女在外遊玩也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就連整個大院的人都在曹玉蘭的感染下更加和睦溫暖了。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歐陽婷 供圖:受訪者
編輯:小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7MBc24BMH2_cNUg4f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