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花錢提供舒適的場地和貼心的服務,讓癮君子爽歪歪地「來一發」——這在華人眼中簡直魔幻現實主義的事情,卻的的確確在墨爾本發生著,最近幾周更成為城中熱門話題。
原因是,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即使在眾多當地居民的反對下,政府經過商討還是決定對位於 North Richmond 的「毒品注射安全室」進行擴建並延長其服務時間。
這跟本地居民希望將其搬離居民區、轉移到工業區的訴求大相逕庭。
當地居民抗議
1、
大多數華人難以理解所謂的「毒品注射安全室」是什麼鬼?
其實很簡單,就是政府辟出一個空間,把散落在街頭的癮君子都聚攏起來,讓他們在監督環境下注射毒品,把吸毒者和吸毒行為局限在可控範圍。
根據North Richmond Community Health的官方說明,這樣做有諸多好處:
- 減少公共環境注射毒品的問題
- 減少附近公共區域拋棄針頭的數量
- 減少因過量吸毒導致的傷害和死亡
- 減少相應的急救服務壓力
- 減少因吸毒導致的血液疾病傳播問題
- 為吸毒者提供社工服務,避免吸毒人員流落街頭
- 最終達到改善公眾環境的目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近年來毒品泛濫,澳洲已成為全球冰毒和古柯鹼僅次於美國的第二消費大戶。每年澳洲人估計攝入8.4噸冰毒、3噸古柯鹼、1.2噸搖頭丸和756公斤海洛因。
其中海洛因的消費總量中維州占了348公斤,墨爾本更堪稱澳洲的海洛因之都。
墨爾本首家「毒品注射安全室」位於的North Richmond,維州近五分之一因過量吸食海洛因致死的案例就發生在這,每個月超過100宗過量吸毒案例,因此被稱為「死亡地帶」。
參考2001年於雪梨King Cross開設的澳洲第一家安全吸毒室的經驗,政府決心通過類似的舉措來改善該地區的吸毒情況,因此於2018年6月正式開始為期兩年的「毒品注射安全室」試驗期。
在North Richmond被四處丟棄的針頭
2、
經過一年花費超過四百萬澳幣的試運營,「毒品注射安全室」效果到底如何呢?
應該說從數字上來看,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
從去年開放迄今,近3000人前往注射室註冊,訪問使用「毒品注射安全室」超6萬人次。
安全注射室的工作人員處理了超過1200起吸毒過量案件,其中很多當事人因過量吸毒失去知覺、無法呼吸而被救活。平均每天3起,比雪梨King Cross多出近50%~70%。
在安全注射室開放前一年,North Richmond有34人因過度吸食毒品致死,自從開放後該地區再也沒有類似死亡案例。
每位前往注射室的癮君子,都被該中心稱之為「Client」(客戶)。為這些「Client」提供的服務包括:
- 第一步:註冊並初步評估。由工作人員接待,討論病歷,註冊信息,建立檔案。
- 第二步:安排位置供其注射。提供安全注射器,同時密切關注其狀態,防止吸食過度。
- 第三步:事後照顧。讓癮君子感覺好了再走,並詢問是否需要健康和社會支持。
簡單來說,就是讓你舒舒服服來一發,還有人照顧好你保證你不會掛。
因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最近政府打算再花720萬澳元進行擴建,將注射室的從11個注射位增加到20個,並增設4個諮詢室,為癮君子提供健康建議。
同時「營業時間」延長為工作日早7點至晚9點,周末早8點到晚7點。
這也是本文開始所說的由頭。
安全注射室所在的North Richmond健康中心
擴容的安全注射室
3、
既然有效,為什麼還會遭到眾多當地居民的反對?
因為該「毒品注射安全室」對社區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巨大而且明顯的。
「毒品注射安全室」位於學校和居民區附近,為居民和孩子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注射室雖然提供了場所,但是注射位並不夠用啊。很多癮君子便聚集在注射室附近從事吸毒活動,甚至還有販毒人員的蹤跡。
還有居民表示,那些癮君子在離開注射室之後依然神志不清,會大喊大叫、踢打門窗甚至打鬥,讓人感覺非常不安全;有小朋友甚至因為目睹吸毒人員吸毒而產生嚴重心理陰影。
警察也承認當地公開吸毒和犯罪活動有所增加。
「毒品注射安全室」還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房價。
前段時間有報道稱,一棟最低售價本可以達到100萬澳元的三居室聯排別墅,最終只以83萬澳元的價格售出。
因此哪怕想搬遷到新的地方,房子也很難賣出好價錢,這讓不少當地居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安全注射室距離小學非常近
當地居民表示安全注射室將毀掉社區
4、
其實「毒品注射安全室」曾經也被提議設立在華人區Box Hill,大概是遭到華人強烈反對而作罷。
我們華人的確很難理解這種做法,因為在我們眼中毒品不是「drug」(藥物),而是「toxic」(毒物)。歷史的慘痛教訓讓我們不可能寬容吸毒的行徑。
然而「毒品注射安全室」這種包容吸毒行為的事物,在澳洲人裡頭確實是有群眾基礎的。在它被設立之前,就曾經有團體舉行集會表示支持。
團體舉行集會支持注射室
這背後的邏輯和哲學,如今被我們統稱為「白左」、「聖母」,即將泛濫的人道主義情懷投射到我們認為不該投射的人群之上。
他們不認為「吸毒」是一種「主動犯罪」,而認為是一種「被動成癮」行為,是需要獲得幫助的。我們認為的「活該」,在他們眼中是「值得同情」。
也正正根據這樣的邏輯,早在1985年,針對酒精、毒品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澳洲確立了一項名為「Harm Minimisation」(傷害最小化)的國家框架,旨在減少酒精和其他藥物對個人和社會的有害影響,並以此來解決酒精和其他藥物問題。
這個框架包括三個核心方面:
- 減少藥物供應
- 減少對藥物的需求
- 減少毒品的危害
也就是說,「Harm Minimisation」承認社會中的某些人將不可避免地使用酒精和其他藥物(包括毒品),而政府要做的是預防和降低這些藥物的危害性,而非通過懲戒吸毒者來杜絕消除吸毒行為,因此澳洲也沒有「強制戒毒」的說法。
「Harm Minimisation」框架
這跟中國人對待毒品和吸毒者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不僅極端嚴厲對待販毒行為,對待吸毒也是人皆唾棄,而澳洲政府卻會通過建立「毒品注射安全室」來應對毒品泛濫問題的原因。
造成的後果是,因吸毒過量致死的澳洲人,其家人往往不會認為責任在於他們自己,而是會怪罪於政府認為政府失責。
真是可笑又可氣啊。
-------更多閱讀-------
關注公眾號:村上秋褲
回復「移民」,告訴你技術移民澳洲指南
回復「入籍」,告訴你入籍澳洲那些事兒
回復「咖啡」,告訴你墨爾本咖啡多好喝
回復「CBD」,帶你玩轉墨爾本CBD
回復「狗狗」,告訴你怎樣幫狗狗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