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喜歡什麼樣的「主旋律」?「話術」詳解之電影篇

2019-11-24     綜藝報

主旋律影片的「話術」在十年間悄然轉變。

雖然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已過去一月有餘,但大眾對主旋律影片的觀影需求依然旺盛。

《中國女排》《緊急救援》這兩部將在2020大年初一上映的主旋律電影發布了多支物料,許多觀眾國慶假期就已在電影院看到貼片預告,貓眼上想看《中國女排》的人數已逾7萬。11月15日,《中國女排》發布「一代傳奇」海報,眾多網友紛紛表示「神還原」,而1981年11月16日,正是中國女排首次榮獲世界冠軍的日子;曾打造《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的林超賢再度出擊執導《緊急救援》,講述中國海上救撈隊的英勇事跡,貓眼想看人數現已突破12.8萬。

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0歲生日,在舉國歡慶的氛圍中,觀眾對主旋律電影的喜愛也迎來了一次高峰。國慶檔8天時間,總票房突破50億元,同比去年增長超過300%,觀影人次也達到1億1668萬,成為歷年觀影人次最高的一個國慶檔。39.4%的檔期上座率也高出了今年春節檔的35.5%。這一好成績的背後,是觀眾對《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等主旋律影片的肯定。

回顧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時,當年上映的主旋律電影有《建國大業》《風聲》,二者分別收穫了3.93億元與2.05億元票房,《建國大業》更是刷新了當年的國產片票房紀錄。雖然《建國大業》的觀影熱度出乎很多人預料,但當時人們對主旋律電影的認知還停留在歌頌革命和人民的歷史題材,與當下主旋律電影的「氣質」迥然不同。主旋律影片的「話術」在十年間悄然轉變。

真實的力量

是什麼讓年輕人更愛看主旋律電影了?

眾多優秀主旋律作品創作者均提到了一個詞:真實。在他們眼中,講述真實故事或力爭還原真實歷史,是影片接地氣、取信於觀眾的一大看點。

今夏上映的《烈火英雄》就是根據大連「7·16」事故改編的真實故事。導演陳國輝表示,片中90%的情節都取材自真實事件,很多台詞和細節都出自消防員之口,比如杜江那句「消防戰鬥早晚會有犧牲」的台詞就有真實出處,楊紫和歐豪在片中的愛情故事也有現實原型。情節儘量接近現實、人物儘量貼合真實是陳國輝的創作準則。

今年國慶檔冠軍《我和我的祖國》選擇新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節點,依託真實原型進行藝術化加工。例如片中《相遇》部分是為了歌頌研製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們,但不同以往傳統主旋律影片的高大上敘事方式,導演張一白選擇了這個群體中的一位普通科研工作者,並將自己擅長又容易打動觀眾的愛情故事穿插其中,將科學家群體不為人知的無私奉獻展現得淋漓盡致。

相較於平民英雄的「真實」塑造,偉人們也走下神壇,銀幕形象越來越豐滿。編劇何冀平描繪歷史上的偉人,很注重細節呈現。《決勝時刻》再現了1949年春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進駐北京香山,在此會見民主人士、指揮渡江戰役、布局經濟工作、籌備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歷史。何冀平研究了數百萬字史實資料,梳理出毛主席在香山這段歷史的脈絡和細節,還原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真實形象,還根據史實提煉人物形象,通過生活化場景使中央領導人的形象更立體。「片中專門設置了警衛員陳有富、播音員孟予和小戰士田二橋三個小人物角色,通過他們與毛主席的互動,展現領袖的人格魅力,更折射時代的波瀾壯闊。」

貼近生活

故事要真,人物還要豐滿、貼近生活,這樣的主旋律電影不論是歷史革命題材、災難題材、軍事動作還是現實題材都能打動觀眾。

《我和我的祖國》選擇了開國大典、原子彈研製、女排奪冠、香港回歸等新中國成長過程中的代表性歷史事件。而這些重要的歷史時刻,在片中無一例外都是圍繞普通人的生活細節展開——既有香港回歸的升旗手、開國大典保障電動旗杆正常運轉的幕後工作人員,也有為了讓鄰居們順利看上女排決賽的小學生。影片不是圍繞歷史上某一位英雄人物展現高光時刻,而是讓小人物的身上也有了英雄光環。有影評人表示,作為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找到了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

《中國機長》也是如此,該片開頭所展現的機場畫面就讓觀眾深為感動了。原來,為了保障一架飛機的安全起航,需要地勤保障人員及機組人員付出諸多努力:凌晨3點,川航3U8633起飛前很多人就已忙碌起來,有人負責檢查飛機性能,有人運送餐食,有人堅守塔台調配各架次飛機起降跑道……

同樣,《烈火英雄》也描述了在特殊環境下,一群消防戰士與普通市民的人性故事。

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劉笑微表示,當下有很多主旋律電影著眼於現實題材普通人的故事,這也正是切實尋找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跟市場主流的契合點,真誠而生動地表達廣大民眾的理想、願望和追求。通過對歷史與現實的藝術概括和藝術再創作,將真實的普通人故事改編成電影,引起觀眾們的情感共鳴,在觀影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主旋律影片所要傳播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也是所有電影創作者的目標。

《決勝時刻》監製、導演黃建新介紹自己在創作時除了通過任務帶給觀眾真真切切的理解和感動,還有濃濃的歷史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決勝時刻》中毛主席教女兒捉麻雀的情節、與警衛員的互動,讓觀眾會心一笑,看到一個親切、可愛、幽默的父親和首長,無限拉近觀眾與偉人的距離。」

陳國輝回顧口碑佳票房高的主旋律作品時總結道,「比起宏大場景和視效,大眾更願意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充沛的人物情感。」這其中,為了可看性,也要進行戲劇化處理。但即便如此,陳國輝依然認為要克制創作,不煽情。「像《烈火英雄》中的江立偉為了關閥門要轉8000轉,普通觀眾會覺得這個數字太誇張了,可是當時這些消防員的確是轉了這麼多轉才把閥門關了。現實是消防員的火場工作殘酷得可能已經超出大眾的接受範圍,其實整部影片已經在克制了,主要是想通過電影把消防戰士不為人知的一面展現出來。」

強視效滿足市場需求

《中國機長》《攀登者》製作成本均為5億元左右,而《我和我的祖國》由於演員零片酬出演才使得成本控制在1.2億元。越來越多的主旋律電影採取大體量、強視效製作的模式。

《中國機長》出品方博納影業斥巨資請西安飛機製造廠按照川航3U8633航班1∶1造了一架模擬機,影片視效製作由《薩利機長》特效團隊負責;《攀登者》啟用大規模航拍,從開機第一天到最後一天,航拍器材都在拍攝現場,特效量龐大,大風大雪以及很多山脈、山峰的鏡頭都藉助電腦特效製作,力求真實呈現登山隊當年遭遇的危險困境;《烈火英雄》全程使用真火,並用大量特效還原了大型抗火救災現場——輸油管線爆炸、流淌火蔓延、滔天火浪等場景,給觀眾帶來極具衝擊力的視覺體驗。

「觀眾對視覺表現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沒有視效支撐,很多觀眾就不會選擇在影院觀看電影。」黃建新表示,主旋律電影不僅要有豐富的人物形象,震撼的視覺場面是增加影片可看性不可缺少的要素。而達成這兩樣,離不開專業團隊用工業化製作流程完成影片。

《決勝時刻》拍攝周期共81天,除轉場11地耗費時間,實際拍攝只有67天。「每天拍多少個鏡頭、有多少人、哪天有多少飛機——這些在籌備期已經定下,不會出現哪個鏡頭拍出來效果不滿意,還要重拍拖延時間的情況。」黃建新強調,所有鏡頭按計劃圓滿完成,是專業團隊的力量。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被業內稱為「開啟科幻元年」之作,也是專業團隊工業化流程製作,其震撼的視效體驗滿足了觀眾觀影需求。看似科幻片《流浪地球》與主旋律電影並無關聯,但劉笑微認為影片其實傳達了中國人在面對災難時,迎難而上的民族精神,描述了中國人帶領全球命運共同體抗擊災難拯救地球的故事,也是主旋律電影的表達方式。

近年來,博納影業出品了多部主旋律商業大片,形成了香港導演主導,商業大片形式包裝主旋律題材的創作模式,《紅海行動》《烈火英雄》《中國機長》就是此模式的代表。於冬表示,這些作品借重大事件,探究事件背後的英雄並給予讚揚和謳歌。

主旋律電影取得商業成功,甚至經常成為檔期內頭部作品,是主旋律電影創作模式走向成熟的標誌。在良好發展趨勢下,劉笑微認為電影既是藝術品又是文化商品,因為它必須通過商業渠道和電影市場,才能讓廣大觀眾進行觀賞與消費。所以主旋律電影若要在電影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就要在保持藝術品質的前提下,借鑑商業電影重視影片觀賞性和娛樂性的模式,但不能為了單純追求其商業價值而忽略電影本身的思想文化價值,這樣才能創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片。

對於擔當過《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等多部主旋律電影的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來講,故事真實源於電影記錄時代的使命。「我們正好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電影人,我們有責任用當代電影的語言表達、創造型轉化,來把中國的故事拍好,把中國的優秀影片傳播到世界各地。」

優秀主旋律影片的「話術」

影片接地氣、取信於觀眾。

影片是根據大連「7·16」事故改編的真實故事,片中90%的情節都取材自真實事件,很多台詞和細節都出自消防員之口。

「比起宏大場景和視效,大眾更願意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充沛的人物情感」。

——《烈火英雄》導演陳國輝

偉人們也走下神壇,銀幕形象越來越豐滿。

「毛主席教女兒捉麻雀的情節、與警衛員的互動,讓觀眾會心一笑,看到一個親切、可愛、幽默的父親和首長,無限拉近觀眾與偉人的距離」。

——《決勝時刻》監製、導演黃建新

影片不是圍繞歷史上某一位英雄人物展現高光時刻,而是讓小人物的身上也有了英雄光環。

有影評人表示,作為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找到了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

越來越多的主旋律電影採取大體量、強視效製作的模式。

《中國機長》斥巨資請西安飛機製造廠按照川航3U8633航班1∶1造了一架模擬機,影片視效製作由《薩利機長》特效團隊負責;

《攀登者》啟用大規模航拍,特效量龐大,大風大雪以及很多山脈、山峰的鏡頭都藉助電腦特效製作,力求真實呈現登山隊當年遭遇的危險困境;

《烈火英雄》全程使用真火,並用大量特效還原了大型抗火救災現場——輸油管線爆炸、流淌火蔓延、滔天火浪等場景,給觀眾帶來極具衝擊力的視覺體驗。

《我和我的祖國》

《中國機長》

《攀登者》

年輕人喜歡什麼樣的「主旋律」?2019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話術」詳解|特別策劃

  • 親民,讓主旋律電影更好看

  • 主旋律劇集創作方法論

  • 主旋律紀錄片破圈,年輕化語態是關鍵

  • 95後、00後年輕人喜歡什麼樣的主旋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vcKnG4BMH2_cNUg3s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