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座擁有高度繁榮工業以及現代化風貌的涅槃之城。除了那些規規矩矩,四四方方的「火柴盒」住宅,漫步於唐山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還有一些標誌性建築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目光所到之處,都是一場色彩、線條與光影交織而成的盛宴。
「唐山交大」已經離開故土將近50年了,不過交大校友設計的建築卻依舊矗立在這座城市。百貨大樓就是其中之一,其設計者是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高級建築師石學海教授。他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建築系,一直把唐山視為第二故鄉。
唐山百貨大樓夜色
唐山百貨大樓的建設肇始於1979年,1981年4月開始建設前期工程,1984年4月28日項目竣工並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地面以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面積1.41萬平方米,營業面積0.6079萬平方米。
唐山百貨大樓剛落成後投入使用的是這幢三層的賣場——「超商」,條式樓竣工於90年代初
唐百大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巨大的體量,還有它特立獨行的外觀。在80年代堪稱前衛的外立面,用今天的眼光審視亦不失為經典之作。黃色釉面磚鋪滿樓體,莊重且華麗。然而這種簡約卻極具高級感的設計卻源自唐山重工業城市的特點。
唐山百貨大樓模型
據設計者介紹,使用釉面磚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因為當年唐山空氣污染嚴重,干粘石和塗料等材料易老化,不易清理,釉面磚恰好規避了這一劣勢;二是釉面磚堅固、自重輕,不易脫落,對抗震有利;三是這種磚出自唐山本土,有一定地方特色,且成本較容易控制。
在1984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首次優秀設計評比中,「唐山百貨大樓工程設計項目」榮獲二等獎。1986年「唐山市百貨大樓工程設計組」被授予「全國城鄉建設系統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18年9月,唐山百貨大樓被評為唐山市歷史建築。
要論80年代唐山最高的建築,唐山飯店必須榜上有名。這座14層高的建築承載著唐山人的集體記憶,曾是市區內「最高級酒店」。
唐山飯店80年代舊影
唐山飯店於1984年11月開門營業,全樓建築面積為17692.02平方米 , 主樓客房樓總高為54.73米 , 落成時共有客房343間。曾榮獲國內建築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而據飯店老員工回憶,14層的建築是針對周邊14個縣區來設計的,當年各縣區來開會,正好是一層一個縣。
唐山飯店的深遠意義在於其高度。要知道,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唐山,還有人因為懼怕地震而「恐高」,不願搬進5-6層高的住宅樓。唐山飯店以不足百米的高度穩坐唐山樓宇高度Top1的頭把交椅好多年,直到90年代末馬路對面鳳凰大廈的竣工。
從50米到100米,這段高度唐山攀爬了近10年。90年代初,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廣州已是遍地摩天。高度,在當時已成為現代化的衡量標尺。
建設中的鳳凰大廈,樓下「一馬平川」
為了打破唐山市過於平淡的城市形象,從1991年就有單位開始討論建設鳳凰大廈的問題,作為唐山大地震二十周年獻禮工程,規劃地上27層,地下2層,高度達110米,落成後將成為唐山市第一座超百米建築。
千禧年後鳳凰大廈依舊是市區內為數不多的幾棟高樓
但直到1992年,唐山軍用機場還沒有搬遷,按照鳳凰大廈的100米級的規劃,鳳凰大廈的位置,正好在飛機場起降跑道的延伸線上,如果以飛機15度爬坡的路線,高達百米的鳳凰大廈已經越過了飛機升降的安全範圍。這個爭端使鳳凰大廈的建成整整拖延了10年,飛機場在多方努力下搬出市區,鳳凰大廈也從諸多方面考慮將層高減低了4層,定在23層,於1996年開始興建,1999年交付使用。雙子塔現為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的唐山分行辦公大樓。
現在的鳳凰大廈已不再孤單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李興剛因參與設計國家體育場「鳥巢」聞名。而作為一名唐山人,他在上世紀90年代末為家鄉參與設計了首座帶旋轉餐廳的酒店——新華大酒店。
設計效果圖
這是一幢極容易被忽略的建築傑作。酒店於1998年設計,2001年正式落成,而它也曾經為設計師留下了不小的困難。
酒店內外部 攝於2001年
據李興剛回憶,新華大酒店的基地十分狹小,南部是呈L型的原新華旅館,在建設期內不能拆除;東部則有一條寬50m距地高度55m的城市微波走廊斜向穿過。建築設計因勢利導,將建築高層主體安排在用地西側,並利用微波走廊與用地的夾角,形成了60度的三角形母體;由用地西南方向的城市中心廣場到東北方向的鳳凰山公園直至大城山公園,形成了斜向的城市景觀帶,建築的斜線主題令其與城市景觀結構融為一體,斜向的拱型金屬大堂強化了這一關係。高層主體的兩翼形成的巨大垂直灰空間向東開敞地向裙房部分張開,使主體與裙房之間在緊張的用地中圍合成為通透的屋頂庭院,形成豐富的內向景觀,使人感到室內外空間交融、變化的情趣。
要問唐山最具未來感的標誌性建築,除了建設路上的第三空間綜合體,還能有誰?這兩棟七彩斑斕的雙子樓一經落成,引來諸多爭論。有人覺得它為唐山方正乏味的建築風格平添了不少設計感,也有人認為它太突兀,與城市的風格不搭。
這處項目同樣出自李興剛之手。他對第三空間這樣闡釋:一個向高空延伸的立體城市聚落,城市中垂直疊摞的76套「別業」宅園。 「標準層」中慣常平直的樓板被以錯層結構的方式層層堆疊,形成每個單元中連續抬升的地面標高,猶如幾何化的人工台地,容納從公共漸到私密的使用功能,使人猶如在山地上攀爬穿行,在不斷的空間轉換中形成靜謐的氛圍。
樓宇的設計,讓所有複式單元在垂直方向並列疊加,對應的建築立面懸挑出不同尺度及方向的室外亭台,收納下方和遠處的城市及自然景觀,自身也成為城市中的新景觀。
不用超高和玻璃幕牆,建築師用獨特的理念打造出無可爭議的城市地標,這,已經贏了。
別忘了
震後還有這些美麗的建築
有的已經消失了
有的或已風光不再
但它們
令唐山人難以忘懷
唐山陶瓷展銷陳列館 建於80年代初
靜園裡的冰糕亭——唐山80後的童年記憶
靜園的噴泉 攝於80年代 現已被綠地替代
鳳凰山門前的鳳凰雕塑 攝於80年代 拆毀後於2016年復建
鳳凰山公園西門口的噴水池 攝於80年代
唐山體育館(金字塔) 攝於千禧年後 2015年拆除
新華道上的老農貿市場 千禧年後拆除
1994年建立的「唐山西站」 現已更新改造
向新唐山的建設者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