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兔三大注意

2019-08-21     獸醫小於

要想養好兔,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養防結合」的方針,增強防疫意識,採取必要的防疫措施。以下就如何養好兔提三點注意事項。

一、注意控制環境條件

1.溫度

兔汗腺極不發達,體表有濃密的被毛,所以對環境溫度非常敏感。新生仔兔1~8天窩內溫度最適宜為30℃~32℃,8~14天為28℃~30℃,14~30天在常溫下擁擠即可。最適合幼兔、青年兔生長、成年兔繁殖、泌乳的外界溫度是15℃~25℃。-1℃以下的低溫環境下使兔的生長、繁殖、泌乳能力明顯下降。炎熱的季節,當外界溫度持續30℃以上時對成兔特別有害,如食慾減退、呼吸加快、血壓升高、流唾液、煩躁不安、生殖衰退、甚至死亡。

2.濕度

兔喜清潔、乾燥環境,最適宜的相對濕度為 60%~65%, 一般不應低於55%或高於70%。濕度過大容易引起疥癬、球蟲病、濕疹等,濕度過小即會引起呼吸道粘膜乾燥,導致細菌、病毒感染髮病。因此,加強舍內外空氣交換,降低舍內飼養密度,及時清除舍內糞尿和墊草,給排糞溝撒一些石灰、草木灰等吸附劑,均能使兔舍的濕度明顯降低。

3.通風

通風是調節兔舍溫度、濕度,保持乾燥的好方法。通風可排除兔舍內有害氣體( 硫化氫、氨、二氧化碳)、灰塵、兔毛和過多的水氣,能有效地降低對呼吸道的刺激,減少疾病的發生。家兔排泄的糞尿及污染物在悶熱、不通風條件下可分解散發出氨、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刺激呼吸道而發生噴嚏、鼻炎、結膜炎等,激發巴氏桿菌病、波氏桿菌等急、慢性消耗疾病的發生。

4.光照

光照對兔的生理機能有著重要作用。適宜的陽光照射有助於增強家兔的新陳代謝,增進食慾,促進體內的維生素D合成,有利鈣、磷的吸收。光照不足則可導致兔的凝血不良、軟骨、佝僂病發生、性慾和受胎率下降。一般認為,繁殖兔每天的光照應為14~16小時,光照每平方米不可低於4瓦。

種公兔每天光照保持12~14小時,持續光照超過16個小時,就會影響到精子的數量和品質。毛用兔適宜的光照為每天照射15小時,每平方米光照5瓦。育肥兔以每天光照8小時為宜。生產中補充光照多採用白熾燈或日光燈,但卻以白熾燈供光照為理想,因亮度均勻而不刺激眼睛。

5.噪聲

兔膽小怕驚,突然的噪音極易引起母兔流產,拒絕喂奶,出現神經症狀,引起受傷或撞傷等應激症狀。因此,兔舍周圍的環境要保持安靜,飼養人員在兔舍內不要大聲喧譁和敲擊物件,以免產生應激,影響家兔生長。同時保證兔舍清潔衛生,乾爽舒適,不要經常更換飼養人員和隨便捕捉兔。外來人員一般不應進入兔場,以保持環境安靜。

二、注意優化飼養管理措施

1.合理配料,飼料種類應多樣化。

兔為草食動物,飼料應以青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日糧品種多樣,營養全面。在兔的日糧中各種營養成分為:粗蛋白、粗纖維各10%,脂肪5%,每千克日糧含消化能2800大卡,合胺基酸10%。飼料要合理搭配,不喂單一飼料。

2.夜間保證有足夠的青飼料。

根據兔以草為主和晝伏夜出等特點,採用青綠飼料為主,適當喂給乾料和先干後青,少給勤添,喂定夜草等辦法來喂養,一般夜間喂草的數量占全日量的60%~95%,這在高溫的夏季和嚴寒的冬季尤為重要。另外,不能間斷草料,因為兔的盲腸里有許多能分泌纖維酶的微生物,具有較強的分解粗纖維的能力。

但飼料進入胃腸後停留時間較短,飼喂草料可以防止食團板結,阻塞盲腸,引起盲腸蚓突。但注意不要喂青貯料,因為青貯料酸度大,會影響兔子盲腸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造成纖維素酶減少,影響兔的正常消化。同時,青貯飼料易發霉變質,兔食後易引起中毒性下痢,甚至死亡。

3.要緩慢換料

兔對常喂的飼料已具備消化能力,若突然更換飼料,會不適應,容易引起腸胃病。因此,在更換飼料時要循序漸進,逐漸更換。

4.喂兔要定時定量,不要喂得過飽

成年兔每日飼喂4次,幼兔每日4~6次,每次喂七八成飽,不可添料太勤或喂得太飽,以防引起腹瀉、腹脹。春夏秋季常溫飼喂,冬季供溫熱料水。

三、注意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1.做好衛生消毒工作

在乾淨衛生的適宜環境下飼養健康兔是至關重要的。要及時清理承糞板上的兔糞和殘草,定期消毒。保持兔舍,食槽的清潔衛生,每隔半月至一月用20%的生石灰水和4%的敵百蟲水塗刷消毒。

2.定期進行防病、防疫

兔的常見病有兔瘟、兔巴氏桿菌病、兔球蟲病和兔疥癬等傳染性疫病,要定期進行「兔瘟、兔巴氏桿菌、魏氏梭菌」三聯菌或兔瘟疫苗注射,也可每年在4月和10月份分別注射一次,要按說明注射足量 ,以預防兔瘟等病發生。在高溫高濕季節要預防球蟲病的發生,每隔4~5天,在飼料中摻拌氯苯胍、敵菌凈、克球寧等藥物,要連續喂藥20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rblumwBJleJMoPMxX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