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海關出台《成都海關支持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發展的措施》,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這對於同時擁有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雙流而言,無疑釋放出巨大利好。措施共分為十二條,對兩個海關特殊監管局的發展、建設、創新監管等事項進行進一步明確。
其中:支持設立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明確將發揮多區疊加優勢,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申建保稅物流中心(B型)。力促新獲批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 B型)高標準建設。
支持提前適用政策,允許企業辦理註冊登記、開設設備帳冊等手續,對入區企業從境外進入綜合保稅區自用的機器設備,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代徵稅;爭取擴大提前適用政策範圍,惠及更多區內企業。
措施明確,支持綜合保稅區多元化發展,制定全球維修和再製造業務具體操作細則,推進全球維修和再製造業務在區內全面落地實施。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將探索試點對應用企業資源計劃(ERP)、倉庫管理系統(WMS)等管理系統且具備海關監管條件的區內和中心內企業,推行「網際網路+稽核查」試點,實施網上稽核查。優化企業認證,將運用企業畫像系統開展區內企業信用培育,統籌關區認證資源,對申請高級認證企業的區內企業,加快認證進程,幫助更多區內企業成為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企業。
措施明確,將推動「網際網路+保稅」監管,對區內具備條件的企業探索創新保稅監管模式;區內企業通過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網際網路+海關」或者「多證合一」系統,向海關申請註冊登記、備案、變更,實行網上辦理;並推動輔助系統物流申報端網際網路化。調整作業方式,對區內企業需核銷的帳冊,海關可根據企業盤點申報數據辦理核銷手續,企業留存相關資料。推廣創新制度,支持綜合保稅區全面複製推廣其他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推進「兩區優化」,支持自貿試驗區內的綜合保稅區率先開展改革創新,發揮自貿試驗區試驗田作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對區內企業從境外進口的自用疫情防控物資,納入企業辦公用品管理;對涉及疫情防控物資的生產加工和物流配送企業,適用分送集報和「四自一簡」等監管措施;在疫情期間,對受疫情影響造成帳冊超過核銷周期,帳冊項下分送集報、出區維修等各類申報保稅業務超過規定時限的,主管海關可憑企業情況說明延期辦理相關手續;充分發揮企業聯絡員作用,與地方管理部門形成合力,及時解決區內企業在復工復產方面涉及海關事務的困難。
措施要求,要加強政策研究。找准契合點、切入點,全力支持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助推各個開放平台實現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要加強政策宣傳,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政策,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
【來源:空港融媒 記者:胡兵發 編輯:馬榕駿 審核:周星雲】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本地新聞,請關注「雙流發布」今日頭條號或下載「空港融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