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遇阻根源:痰濕瘀濁,納呆,腹脹,舌苔暗紅,這個方法可解

2019-09-01     大國醫說

一說到痰,人們可能立刻會想到咳嗽堵嗓子眼裡的那種黏黏的物質,或者是我們平時吐出的口水。而中醫上把痰分為兩種--「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主要存在於肺部,即肺部和支氣管分泌出來的黏液,也就是我們平常咳嗽吐出的痰涎,也稱為「外痰」。

一般來說,健康的人痰很少,只是我們的身體為了保持呼吸道濕潤而分泌的少量黏液,但是當我們生病時,呼吸道發生炎症或者是主呼吸的肺出了問題,呼吸道就會分泌更多的痰量,而痰的性質也會發生變化,可以由黏痰變成黃膿痰。

我們這裡說的痰濕,實際上指的是「無形之痰」。它在人體各個組織、臟器、血液之內,是我們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痰濕是由於身體里的水液停滯不化了而導致痰和濕凝聚在一起,它有黏滯、重濁等特點。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調,就容易形成痰濕。

那為什麼說氣血遇阻的根源在於:痰濕瘀濁呢?

在《說文》中對「瘀」字的解釋是「積血也」。《急就篇》中為「瘀,積血之病也」。中醫認為「瘀」就是瘀血,我們在這裡把瘀的範圍擴大化了,只要瘀堵在體內的物質,我們都稱之為瘀。而所有無論是痰濕、濕熱,或者是濁氣,瘀堵的最後結果一定是產生瘀血。

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靠氣血的運行來維持,人體就是一個大國家,各個器官就是國家中的城市,而經絡就是連接城市與城市的高速公路,氣血運送著營養物質通過這些高速公路滋養著全身,讓這個國家正常運行。如果某段高速公路產生了堵塞,不管是車禍也好,泥石流也好,最後的結局都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被阻斷,血液不能順利循環了,營養不能輸送,這個萬病皆從瘀堵生國家,肯定某個地方就會出問題。

《靈樞~脈度篇》說:「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榮其髒,陽脈榮其腑,如環之無端,莫如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灌臟腑,外濡腠理。」血液則起著滋濡臟腑組織的作用。血液循行在我們身體的脈絡之中,在氣的推動下,循環無端地滋潤著五臟六腑、皮肉筋骨,給我們的身體提供營養。

血液循行於血脈之中,由氣推動,周流全身,血脈為血液循行的管道,就好像是水沿著水管循流,然後通往各家各戶。血液也是如此,氣推動著血在血脈中的循環作用永不停留,流淌到身體的各處。血液的正常運行需要氣的推動。如果氣機出現異常,血液就不能正常循行。比如說,在管道中間堵上了一堆痰濕,氣推著血運行到那裡就停滯下來了,過不去了,結果血液運行不暢,受到阻滯,或溢出脈外,郁於體內,稱之為「瘀血」,或排出體外,則稱之為「出血」。不管是瘀血還是出血,都是「離經之血」。瘀血是死的、不流動的血,就是一堆只會腐爛的垃圾。健康的血液是紅色的,而瘀血顏色發黑,它是凝固的,遇水不化,停留在身體中,只能給血液循環帶來障礙,產生病症。瘀血是產生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排泄出來,疾病就好不了。

那該如何解決痰濕瘀濁呢?

表現: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氣不足,運化無常,濕濁內停,郁久化熱,熱灼津液,煎煉成痰,痰濕瘀滯肌膚所表現出來的起皮疹,納呆腹脹,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一類病證。

治則:除濕化痰

宜用:二陳湯加減

在具體改善過程中還需要諮詢專業人士進行改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dyHTm0BJleJMoPMeM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