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老生活

2019-11-17     小眼兒看社會

  一座都城的傳奇,幾多民間的碎影!荒郊的古墓,埋藏著怎樣的春秋?殘破的文物,隱秘著怎樣的歷史?……站在今天的遺蹟上,尋訪逝去的一段段故事。同是一扇與外界溝通的...今兒我們就來聊聊咱北京獨特風景—胡同.四合院.老生活!

  北京的胡同

  那是北京人一種特殊的情結!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縱橫交錯,織成了薈萃萬千的京城。胡同深處是無數溫暖的家,這就是北京人對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還有一句話:有名的胡同三百六,無名的胡同賽牛毛。

  北京的「胡同」 胡同,是元朝的產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據說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指水井」。想一想也可以理解,蒙古族是來自沙漠與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視水源的。

  胡同與四合院的完美組合,體現出元朝統治者在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的聰明之處。胡同橫平豎直,四合院錯落有致,怎麼看都像是軍事化管理的結果。有了胡同的分割與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營紮寨的大軍營。難怪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散文《胡同文化》中讚嘆道:「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方位感強,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遺傳,他們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遊牧時,一般都要根據日出日落來辨認方向,才不至於迷路。  

  北京人是講究走路的。因為老北京城無論大街小巷,多是橫平豎直,所以北京人走路無法取巧,無論選擇什麼都是拐硬彎兒,比較比較也還是一樣長短。即使是這樣,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選擇的。走大街,乾淨倒是乾淨,就是亂,攪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願意見的人或事兒,多繞一下也就「躲過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總喜歡用城市名稱來命名——比如「南京路」「廣州路」什麼的。北京的「扁擔胡同」有11條,「井兒胡同」有10條。既然人們開門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鹽店胡同、醬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兒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金、銀、銅、鐵、錫這五種金屬,於是就又有了金絲胡同、銀絲胡同、銅鐵廠胡同、鐵門胡同和錫拉胡同。走在這類名字的胡同里,人覺得塌實。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條胡同呢?是不是像「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 北京的胡同形成於元朝,明、清以後又不斷發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說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條,其中有二十九條直接稱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條火巷,其實也是廣義上的胡同。從明北京城復原圖上數,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約六百二十九條,其中直接稱為胡同的約有三百五十七條,並有三十多條胡同歷經清朝、民國時期一直不走樣地叫到現今。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區有名的街巷有6074條,其中胡同1330條,街274條,巷111條,道85條,里71條,路37條。習慣上,人們把街巷之類統歸於胡同。

  北京的四合院那是北京人一種特殊的情結!

  中國人對於院落的執著歷史悠久,有院才是家,它蘊涵著濃濃的人情味兒。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當北京的四合院逐漸演變成XX親王府的今天,我們要去哪兒去圓那一介院子情懷?

  北京的「四合院」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四合院是老北京建築的一大特色,老北京四合院遍布全城,雕梁畫柱的門廊,曲折幽靜的庭院,為這座城市平添一份幽雅。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四合院的典型布局是:正房坐北朝南,大門開在東南角。如果問一問四合院居住的老人,他們會告訴你,這樣的建築布局叫做「坎宅巽門」,跟風水有關。封建社會選址建房,一般都按此布局,至今一些人家建房還在遵循這樣的建築模式。

  同時,四合院也融合著中國傳統道德意識中最主要的倫理觀念,它在北京四合院文化中有著突出的體現。例如:正北的上房必須由大家庭中最年長者居住,整個家庭自然也要圍繞著輩分最高的老者生活。每日早起,晚輩要給長輩請安,出門也要向最長者告假或辭行。外出回家後,也要先問安稟報,長輩少不了要問訊一番。後生晚輩和長者說話,通常都是一口一個「您」。吃飯、出行、哪怕是在院子裡曬太陽、納涼,也得先盡著長輩和年長者。  

  【四合院的院落布局】

  四合院是以正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傳統住宅的統稱。在中國民居中歷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是漢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歷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時,形式就已初具規模。四合院的大體分布為大門、第一進院、大堂、第二進院、書屋、住宅等,兩側有廂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門相連接。對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將使民居的文化弘揚並發展下去。 

 【四合院建築格局】

  正式的四合院,一戶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據土地面積的大小、家中人數的多少來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進,大可以到三進或四進,還可以建成兩個四合院寬的帶跨院的。小者,房間為13間;一院或二院者,房間為25間到40間。廂房的後牆為院牆,拐角處再砌磚牆。大四合院從外邊用牆包圍,牆壁高大,不開窗戶,以顯示其隱秘性。從制式上來說,許多王府和寺廟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進行設計和建造的。  

  北京的胡同是情結,北京的四合院是我們的家,無論這個社會如何發展,我們都會告訴所有人,這兒是我們的根兒,這兒是我們的家!逛逛北京的胡同,看看當年的四合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brndm4BMH2_cNUg3d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