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不變的巔峰,以及與時俱進的模樣

2019-07-24     BreakDown工作室



在籃球世界裡,或因天賦、或因勤奮,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對於2K能力值已連續10年位列或獨居榜首的勒布朗-詹姆斯來說,他就是如今這個時代的君王。

從初入聯盟時的馬刺活塞絞肉機,再到如今的勇士火箭三分雨,跨越幾種不同風格和戰術變化,在他的16個賽季中,13次位居MVP候選前五,穩定的詹姆斯始終是橫亘在所有爭冠者面前最強的戰士。

上賽季,初臨洛城的詹姆斯打出了可能是職業生涯最差的賽季表現:受傷病困擾,總共出戰55場,場均27.4分8.5籃板8.3助攻,湖人隊因缺少核心後程乏力,被擋在了季後賽的門外。

是的,上述的豪華數據+球隊不算糟糕透頂的戰績=詹姆斯生涯的一個低谷。似乎只有奪冠才是皆大歡喜,闖入總決賽是理所應當,勒布朗並不想慣壞球迷,只可惜實力不允許啊。

長期處於巔峰的詹皇,在年底即將年滿35歲,三旬老漢在初入聯盟時,是怎樣打球的呢?



快攻發起時,與防守隊員同時同地起步,依靠爆發力踩出的第一腳油門,除了現在的大長腿字母哥,當年的小皇帝也可以。

日益純熟的小技術,消弭了人們對於他滿屏溢出的天賦的記憶,單就天賦一項而言,「下一個勒布朗」之類的評價,似乎隨便之後的哪個新秀也都擔當不起。

與幾乎所有新秀一樣,19歲的幼詹也並不十分簡潔高效,他有超過5成的出手來自於中距離,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打的不夠「魔球」。內線是布澤爾和大Z的地盤,勒布朗場均只在籃下出手5.9次,命中率是生涯最低的60.4%;兼有里基-戴維斯還占有一定的出手權,雖被賦予了球隊第一攻擊手的權利,但勒布朗並沒有在一群老大哥中充當一個絕對的出球核心,讓球隊完全圍繞著自己轉。當然,一個高中生想要領導更衣室里的老球員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籃球規則里有一個簡單的類比:魔術師站1號位,杜蘭特站3號位,或字母哥站4號位。當你的球員在高度或是速度其中一項遠勝於對方時,這一點就幾乎是無解的。更何況,輔以勒布朗歷史頂級的傳球視野,把球交給他,他會為球隊安排好一切。

騎士隊很快有了更適合詹姆斯的體系,於是勒布朗不再大量出手游離於體系之外的投籃,小皇帝不久就真正成為了真正的第一進攻發起點+第一進攻終結點。數據就是,他2005-06賽季場均23.1次出手並罰10.8球,兩項數據都是隊內第二進攻手大Z的兩倍還多。

騎士1.0時代後期的勒布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孤膽英雄。那年的東部決賽,詹姆斯在天王山之戰末段連得25分,其中包括第四節的最後7分,第一個加時賽的9分和第二個加時賽的9分,並在最後的2.2秒命中關鍵的兩分,絕殺活塞。



效率,是勒布朗成長後追求極致的一種體現。2008年夏天,在投籃教練克里斯-簡特的指導下,他開始固定自己的投籃姿勢。對比他在2007年和2009年的投籃,他日漸臻熟的把:全身發力起跳、身體傾斜、球架在後側、用右手肘搜索籃筐,變成了:身體正對籃筐、球架在額頂、手指更加細膩地撥球。視覺效果上,他的投籃姿勢由勁爆的攻擊型,變得更加貼合無球端的接球投籃。

勒布朗的投籃命中率在2009年來到了48.9%,之後常年維持在50%之上。比這更直觀的是他的罰球命中率,從2007年的69.8%飆升至2009年的78.0%。投籃,幾乎是所有強力攻筐手終極進化的最難一題,這也是如今本-西蒙斯的上限究竟有多高的決定性因素。於是,2009年,也許是最能飛天遁地的一個勒布朗,結合自己的穩定投籃與帶隊戰績,拿到了生涯第一座MVP獎盃。



詹姆斯的投籃開始越來越穩定,長距離兩分球開始成為了他武器庫里的新武器,4成左右的中投命中率讓勒布朗更加無解。但相對來講,因為他的體重增長和每年的巨大消耗,讓他不能像之前那樣很輕盈地飛翔了,尤其是加盟熱火後的第一個賽季——2010-11賽季,他打的很回歸,像剛進聯盟時那個初始化的自己。

對於每年都在根據自己身體狀態進行調整進化的勒布朗來說,2010-11賽季是他職業生涯里比較反常的一年。他的籃下出手占比是生涯最低的28.4%,場均出手數更是降至了20次以下,至今也未反彈。勒布朗的常規賽從那時候開始,打得更加「養生」了。

從克利夫蘭到邁阿密,詹姆斯的身邊多了韋德和波什,他也不用再像之前一樣每晚大包大攬,目標只有一個:衝擊總冠軍。

但那對他來說,毫無疑問是比較失敗的一年,常規賽MVP被風頭正勁的羅斯奪去,總決賽又輸給了巔峰小牛。那年夏天,勒布朗去找了大夢學習腳步,又一項技術被收納到了他的武器庫中。



在此之前,勒布朗的低位進攻主要是:用強壯的身體提前要到合適位置再接球進攻,或用速度與爆發力轉身甩掉防守者。他的腳步還不夠紮實,在背對籃筐時,缺乏合理的節奏變化與平衡性。



結合著自己的體重優勢和新低位技術,在2013年據說體重已接近280磅的勒布朗,加強了自己在下線的殺傷力。而好兄弟韋德也將球隊的攻防大權都交到詹姆斯的手中,勒布朗終於擁有了能使自己能力最大化發揮的體系:射手群+空間型內線+第二持球攻擊手。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詹姆斯的全能性再次得到了極大體現。除在被標為3號位之外,他還在很多時候為了配合球隊的速度與射程,會出現在4號位。而在球隊遇到得分荒或者關鍵時刻到來時,他會承擔1號位的角色,甚至直接代替控球後衛運球過半場。

詹皇的技術在熱火後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雷-阿倫來到他身邊之後,他生涯第二次進行自己投籃動作的精修,罰球時的屈膝深度變小,更注重上肢投籃動作的平衡。到了2013和2014兩季,他的三分球命中率分別是40.6%和37.9%。在季後賽的相持階段,勒布朗的中遠投開始變得格外穩定,甚至在有的時候,他會用這種得分方式殺人誅心。2013年總決賽第七場,他獨得37分,命中5記三分球,小皇帝的跳投,是可以准到如神射手一般的。



在之後的騎士2.0時代,勒布朗似乎總是要將氣力留到季後賽或者總決賽。然而球隊的磨合與傷病令人痛苦,騎士的運轉遠不如巔峰熱火那般行雲流水,雖然詹姆斯的身邊,依舊有「射手群+空間型內線+第二持球攻擊手」的配置,但球隊的硬度下降,導致三旬老漢只能再次尋找個人進化的方法。

當一切都具備的時候,詹姆斯的球隊依舊是更強的那一支。他們在2016年1比3落後的情況下逆轉得到總冠軍,而正是勒布朗的無私,才有了最後關鍵時刻的詹歐雙星閃耀,詹姆斯在弱側為之吸引防守,歐文持球攻擊庫里或金州的內線們,天作之合,成績斐然。

當其他人沒法站出來的時候,就看勒布朗的了,特別是歐文在騎士2.0時代前期受困於傷病、後期又出走波士頓,換來的小托馬斯,以及好友韋德,都無法完全彌補這個巨大的空缺。於是,是2015年氣吞山河的季後賽場均30.1分11.3籃板8.5助攻,還有2018年的場均34.0分9.1籃板9.0助攻,他將效率、意志、穩定演繹到了極致。這兩年,勒布朗是何其孤絕而悲壯。


一次又一次果決的得分,技術已經幾乎沒有死角的詹姆斯,開始在精神和氣質上完成對自己的超越。

在發動進攻時,減重後的勒布朗從之前的:貓著腰、準備大步幅隨時超越、正對籃筐蓄力衝破防線,變成了:直挺身板、只在必要時刻才沉肩抹進、更多觀察隊友的跑位與對方防守。

歷經幾種不同打法主導的變革,為了心中唯一的爭冠目標,勒布朗在不同的情況下,將身邊一批又一批隊友捏合在一起,讓他們變得更加出色。

從以往鮮衣怒馬的狂野殺手,到現今氣定神閒的現役活化石。08年和12年的投籃姿勢變化、11年的低位腳步學習、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體系,外加十幾年如一日的自律飲食。勒布朗一點點錘鍊出的技術,都化成了球場上的光影,他的偉大和在籃球世界的影響力,已再無需多言。



對於下賽季來說,安東尼-戴維斯毫無疑問是現役最適合搭檔勒布朗的內線,而勒布朗也很可能會出現在首發控衛的位置,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他其實打的一直都是1號位。正如丹尼-格林所說:「勒布朗打控衛現在變成新聞了?」出現在1號位的詹姆斯面對對方小個子球員會占據優勢,又會為格林、庫茲馬、布拉德利、戴維斯等隊友拉開空間,當然也會讓球隊在小球時代變得更加快速和高效。

去年詹姆斯的球隊面臨著缺少第二持球攻擊點的問題,而湖人隊將全力向季後賽發起衝刺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勒布朗和濃眉的全新搭檔,而即將年滿35歲的詹姆斯又會怎樣再次為之進化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_h6KGwBmyVoG_1ZUm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