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剛剛靠《我家那閨女》積累同情度的吳昕,又被罵上了熱搜。
原因是她參加的一部名為《你怎麼這麼好看》的綜藝,徹底把熒幕前的觀眾惹怒了。
這個綜藝是幹什麼的呢?
簡介里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檔創造生活新方式的治癒系生活類真人秀節目,「好看團」為素人主人公的穿搭、美妝、家居、飲食和情感治癒等方面給出美好生活提案。
乍一聽是不是很美好?
有了解的觀眾,可能知道,這檔節目其實是模仿了外國Netflix的《粉雄救兵》:
粉雄救兵的五位成員,以改造素人為目的,幫助他們變得更好。
一位日本女生,衣櫃裡面的衣服都很土氣,《粉雄救兵》中負責時尚造型的譚對她說:你很漂亮,年輕,有美麗的身材,但它們(這些衣服)完全埋沒了你的美麗。
之後女生也說出了自己買這些衣服的理由,她表示自己的身材胖,屁股大,上圍豐滿,穿低胸會顯得色色的,緊身褲會暴露屁股大的缺點。
譚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願意花大價錢去墊屁股,自己每天做深蹲,就是為了pp變大一些。
髮型師喬納森也是小天使,一直夸女生的頭髮好美。
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溫暖又讓人好接受?
遇到不配合的嘉賓,他們也會很認真的說沒關係。
簡單來說,原版的粉雄救兵們不僅幫素人嘉賓改造外形,也給他們帶來尊重和溫暖,讓他們做最真實的自己。
而中國版的《你怎麼這麼好看》,可以用四個字形容:「高高在上」。
從預告簡介中,你根本看不出這是一檔素人改造節目。
吳昕回憶辛酸史,昆凌聊親子關係落淚......不知道的觀眾,還以為是明星訪談。
而這種高高在上感,一直延續到內容裡面。
連遠在美國的原版主創都坐不住了,上社交媒體上指名點姓的表示「很失望」。
豆瓣評分也只有4.6分:
到底有多差?我們先來看第一集。
這一期,他們需要改造的,是一位留學德國的獨居女博士。
高薪,高學歷,高度獨立。
在我們眼裡已經很優秀的女性,在嘉賓眼裡,卻因為不會打扮,變得一文不值了起來。
嘲笑她不化妝,也批評她的穿衣方式。
當女博士直白說自己認為口紅是消費陷阱,不願意塗時,吳昕依然一副「你怎麼可以不塗口紅」的姿態,強硬畫上。
看到女博士極簡風的家居裝修,吳昕又發出「這是一個女生的家嗎」的感嘆。
可關鍵是,吳昕的家,也沒好到哪裡去啊?
花花綠綠的玩偶,到處亂丟的衣服,這也不算是女孩子家的合格標準吧?
因為種種不禮貌,還沒開始改造,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審美和生活方式。
方靜忍不住回懟了改造團,還被節目稱為「方懟懟」。
說是「改造」,就應該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體會TA的處境,幫TA解決問題。
方靜明明提了自己的訴求——
不很喜歡現在的獨居生活,也覺得自己尚未婚育有點對不起父母。
然而改造嘉賓的落腳點,依然放在了妝容,衣服,家居的改造,仿佛只要這些做出了改變,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真的膚淺。
2
吳昕一伙人並沒有真正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做起節目來更像是過家家。
《你怎麼這麼好看》第二期,嘉賓是一位照顧四個寶寶的媽媽。
她懷孕的時候受盡了折磨,每天都無法躺下,只能跪在床邊休息。
而帶過孩子的朋友們都知道,光是照顧一個孩子,就得花費多少精力。
何況是四個。
而改造的原因呢,是她的丈夫要求的。
因為在生完孩子後,他覺得妻子變得不愛打扮,變得灰撲撲的。
而明星們感慨完「為母則剛」之後,話鋒一轉就能變為,改善夫妻關係,你也可以做到。
可,為什麼是照顧著四個孩子的媽媽去「做到」呢?
請問孩子的爸爸,在妻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在哪裡呢?
改造完之後,家裡是煥然一新了,可四個寶寶還是由媽媽一個人帶,她每天依舊要忙個不停,沒有喘口氣的時間。
這一場改變仿佛一場幻夢,夢醒了, 現實還在。
3
更讓人覺得心寒的,是這檔節目的嘉賓,每一個都遭遇過不少的網絡暴力。
吳昕是「大齡宅女」,昆凌頂著「天王嫂」上位,范湉湉多次被人說胖,而韓火火總是打扮不夠爺們...
每個人都曾經是輿論的受害者。
而當她們晉升成為所謂「成功人士」時,卻搖身一變,成為了「物化」別人的加害者。
素人嘉賓們就算是念到理工科博士、天天996忙得20天沒出公司、喪偶式育兒養育四胞胎、從事受人尊重的行業邏輯自洽大方得體,還是會因為「不夠有女人味」而被diss(很多還是同性)。
節目傳遞出的價值觀就是,女性必須處處完美,忙的像個陀螺一樣還要保持美麗,要化全妝、塗口紅、踩高跟鞋,隨時注意玻璃心老公的心情,否則就該被老公和兒子送上節目接受改造,最終還得屈服於壓力,檢討過去的自己做得不夠好。
大可不必。
美有千般萬種,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活法。
連時裝雜誌《VOGUE》都開始找大碼模特拍封面,開始宣揚多元化的美麗,我們卻還在糾結一支口紅的事情。
花時間化妝是美化外在,花時間讀書是美化內在。兩者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太過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強求別人,好像自己喜歡的就一定是對的。
其實很多時候,對和錯,美和丑,也只是自己以為的標準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Z3x6W8Bgx9BqZZI99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