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妓在古代是指以演唱為業的女性。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有蓄養歌妓,其中以樊素歌藝最好,曾寫詩稱讚:「櫻桃樊素口」。北宋初年張先、晏殊、柳永等詞人的詞就是為了讓歌妓歌唱而作,內容多為男女戀愛、閨情等。某種程度來說,歌妓影響了文學作品的創作和傳播。
而較為普遍的便是文人與歌妓間的交往、酬唱了。蘇軾就與歌妓交往密切,他的詞作《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便是因為有歌妓守在閶門出城處,為他設宴餞行,所以寫了這首詞贈給她。除此之外,歌妓琴操與蘇軾也有交情,蘇軾的妾侍王朝雲也是歌妓出身。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亦與歌妓有關。題中的王定國是蘇軾的好友,因為「烏台詩案」的牽連,被貶到了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在他受貶時,歌妓柔奴(寓娘)也一同隨行到嶺南。後來王定國北歸後與蘇軾相聚,席間讓柔奴向蘇軾勸酒。
蘇軾便問她嶺南的風土如何?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到後,不禁為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而大受感動,遂當場寫下了這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贈給她。除了稱讚她的品格外,蘇軾也刻畫了她身為歌妓的姿容和才藝。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詞: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詞的開篇兩句「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蘇軾主要描繪了柔奴的美麗姿容。它的意思是說,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美人與之相伴。「點酥娘」,指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
緊接著的「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蘇軾對柔奴的才藝進行了著重描繪。即人人都稱道她的口中能夠傳出清亮悅耳的歌聲,風氣時,那歌聲就如同雪花飛過使得嶺南炎暑之地,變成清涼之鄉。雖然是誇張的表達,但是卻寫出了柔奴的歌聲,能夠使被貶謫的王定國,從憂鬱苦悶變得超然曠達。
過片「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意思是說,柔奴不遠萬里歸來卻顯得更為年輕了,微微一笑,笑容里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顯然,這裡蘇軾對柔奴的美好品格進行了刻畫。我們都知道梅花有著斗霜傲雪、堅強不屈的頑強品格,這裡以梅喻人,便是讚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最後「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即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聯想到她是陪著蘇軾友人一同去的貶謫之地,其面臨的艱苦可想而知,但是她能說出這樣的話,足以說明她的曠達與樂觀。而這也是蘇軾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
綜觀蘇軾的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妓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至於這首詞,後來也成了千古名作,即使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尤其是最後7字「此心安處是吾鄉」,成了多少遊子心中的名句。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