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了35位宰相、36位皇后的神秘家族,來自山東,靠這6個字起家

2019-07-26     李夫子說史

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為啥這麼說呢?其實這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問題,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十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誕生了無數的富豪,但是這些富豪都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子女教育,這些富豪年輕時為了掙錢在外打拚,忽視了子女的陪伴和教育,只滿足了物質而忽略了精神,結果等發現時已經晚了,很多子女已經變成傳說中的「二代」了,其實不僅僅是富豪家庭,連普通家庭也普遍面臨這個問題,「啃老族」、「中國式巨嬰」、「二代集團」等各種紈絝子弟層出不窮!

啃老族現象

那麼中國大部分家庭面臨的這些子女教育問題該怎麼解決呢?是不是所有富豪家庭都「富不過三代」?其實不是這樣的,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說一個家族的故事,位於山東臨沂的一個頂級的名門望族,為什麼說他是頂級呢?這個家族到底有多牛?據說他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王氏的傳家之道!

山東琅琊王氏

「六字家訓」奠定「華夏首望」

據《二十四史》記載,從漢朝到明清時期的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位宰相、36位皇后和36位駙馬,以及186位文人名士。如此厲害的家族估計也沒誰了,那大家知道顯赫一時的王氏家族是如何興旺起來的呢?有人歸結為王氏家族的六字家訓,哪六個字呢?「言宜慢、心宜善」!很簡單,很質樸的家規,但卻奠定了王氏家族千年不衰的底蘊!

琅琊王氏宗祠

得遇貴人,贈言六字

這個家規的訂立者是西漢名臣——王吉,關於王吉本人,可能很多小夥伴不是太了解,他其實是中國最早的晚婚的提倡者,主張優生優育,思想在當時可以說是挺超前的啊!今天咱就來解讀一下王吉訂立的「六字家規」吧,首先來說「言宜慢」,這條其實並非王吉自己悟出來的,而且有一個貴人贈給他的,話說在公元前77年,王吉從七品知縣調任昌邑王府擔任五品中尉,話說這昌邑王劉賀雖然是漢武帝的嫡孫,但為人卻非常的荒淫無度,那身邊的人自然投其所好,一個勁的溜須拍馬,那王吉在這個大環境下,又不想同流合污,但又怕一不小心掉了腦袋,正在他為此憂愁之際,一個老人贈送了他三個字「言宜慢」

昌邑王劉賀荒淫無度

也是憑藉著這三個字的知行合一,王吉方度過劫難,平步青雲,最後還被啟用為博士諫大夫,也是在他當選博士諫大夫的時候提出了「夫婦,人倫之大綱、夭壽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多夭。」可以說是中國有記載以來最早關於「優生優育」的提倡與主張。

「言宜慢」,不吃虧,平走人生路

現代社會有很多的口才訓練營,銷售需要口才、演講需要口才、追女友也需要口才,可見說話對我們的重要性了,會說話和不會說話兩者之間的區別非常的大,有句老話說:「禍從口出」,很多人通常說話很快,不經大腦思考就直接脫口而出,往往得罪人也不自知,而從這我們就可以發現「言宜慢」具有很深的借鑑意義了!

禍從口出

一個小故事很有意思,一男的不會說話,他去參加人家小孩百天慶典,他老婆就告訴他,你可別亂說話,慶典上,他確實一句話都沒說,最後要回家了,他就和主人說:「我今天可一句話沒說,你家小孩將來要死了,可別賴我啊!」

男子的一句話把故事的主人給得罪死了,可見生活中這種不經大腦思考就脫口而出的例子太多了,孔子曾經說過:「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就是少說話多做事,但現今社會不說話你肯定混不開,那「言宜慢」就很有必要了,意思就是我們在說每一句話的時候都需要先大腦思考之後再說出去,這樣可以讓我們變的更加謹慎穩重!

「話沒說出口,你是話的主人;話說出口,你就是話的奴隸」!我們話沒說之前,你怎麼想的無所謂,但一旦話說出去,你就得為你說過的話負責,無論是好與壞都要承擔相應的後果,另外我們說話除了要經過大腦過濾,還有就是說話語氣也適當放緩,這樣別人聽的懂、聽的舒服,我們未來才不會因言遭禍!

「心宜善」,天地寬,人生有福報

剛剛我們說了王氏家規的前三個字,實際上後三個字同樣也是那位貴人賜給王吉的,因為王吉在走上正軌之後啊,一路順風順水,職位也不斷提升,人啊就有一點飄,覺得自己很厲害,容不下別人,經常會打擊報復政敵,把對手整的很慘,後來這位貴人就告誡王吉要「心宜善」,王吉跟這位貴人暢談之後也深刻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

後面王吉決定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觀正確的對待每一個人,也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歡迎,這讓他在險惡的官場上能夠一直平安下去。在這裡大家可能都會好奇一點,這個貴人究竟是誰?有如此深刻的智慧?他其實就是漢武帝時期的著名宰相——公孫弘,其實關於「心宜善」,孟子就曾經說過:「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西漢名相公孫弘

意思是說心善的人樂於助人,周圍的人都願意與他交往,幫助於他,這樣也不會讓自己陷入無助絕望的境地,就像現今的網際網路時代一樣,講究「分享」,分享實際上也是很好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思維,我把我的知識能力分享給大家,我幫助大家成長,大家會給我更多的反饋,我們就可以共同成長,這是雙贏的選擇!

李夫子有話說

我們很多人初入社會,年輕氣盛,更需要謹言慎行,「言宜慢」,這樣才會深思熟慮,少犯錯誤,從而保護自己,謀求發展。當30而立,心智逐漸成熟,實力也趨於雄厚,這個時候更需要「心宜善」,這樣才能夠少樹敵,宜助人,受人尊敬。我們從這六字家訓中看到了古人做人做事的的道理,從中我們也悟出「仁愛之心、進退之道」,讓自己的人生少走點彎路!

我是李夫子說史,歡迎大家關注我,帶你了解有趣、真實的歷史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SZ2d20BJleJMoPMG0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