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清賭命的女人:孝莊情定小叔子多爾袞,是你情我願還是被逼無奈?(圖)

2020-05-16     文裁縫

原標題:為大清賭命的女人:孝莊情定小叔子多爾袞,是你情我願還是被逼無奈?(圖)

一部《孝莊秘史》,將大玉兒從小女孩到妻子,從情人到母親,從太后到國母的不同時期、不同身份之間的轉換演繹得淋漓盡致。尤其是表達大玉兒與多爾袞之間的感情更是情意綿綿,終身暗許。野史中也有很多趣事逸聞,關於後來的「太后下嫁」更成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也是幾百年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清宮「秘聞」中的一個熱門話題。那麼孝莊到底下嫁過多爾袞沒有?

孝莊皇太后姓博爾濟吉特氏,又名大玉兒,一生跌宕起伏,輔佐了兩位幼主,她的才華以及政治手腕常被後人津津樂道,尤其是她與睿親王多爾袞的關係,更讓人捉摸不透。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孝莊死後被葬在福臨的陵墓附近,與今天瀋陽北陵的皇太極昭陵相對。

皇太極的一後四妃都葬在昭陵,按照清朝陵寢制度,孝莊死後也應該葬在皇太極昭陵,而她只葬在了清東陵的風水牆外,這與一生叱吒風雲的孝莊皇太后身份不符。個中原委又給人們帶來了無限想像空間。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人人覬覦皇位。其中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清太祖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清太祖第十二子武英郡王阿濟格,清太祖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這四個人最有實力,他們竟不惜劍拔弩張伺機要奪取皇位。一場激烈的皇位之爭展開了。面對這四方勢力,福臨才6歲,沒有實力,幾乎沒有勝算的可能。但福臨是莊妃親生兒子,莊妃又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人,她仰仗姑母正宮皇后的地位,極力拉攏睿親王多爾袞以及清太祖次子和碩禮烈親王代善。多爾袞與莊妃早就相識且互相有過愛慕之情,自然會站到莊妃這邊。而代善年事已高,對皇位不抱任何希望,就保持中立,對哪邊都不得罪,靜觀其變。

在諸王會議議立之時,多爾袞見自立無望,就尋找時機,想著權宜之策。最後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順治帝,遷都北京,尊孝莊皇后為太后,多爾袞為攝政王。

福臨年幼,一切朝政都由多爾袞把持,多爾袞雖無皇帝之名,實際上行的卻是皇帝之職,享有的也是皇帝之尊。這個時候如果多爾袞奪位完全有這個條件,但也許是礙於大玉兒的情面,多爾袞也只能暫時打消這個念頭。

孝莊是何等的聰明,對待多爾袞她只能安撫,不能得罪,一旦發現多爾袞有篡位的苗頭就要想出權宜之策,太后下嫁也不是沒有可能。《太后下嫁攝政王》、《太后下嫁賀詔》、《太后下嫁後之禮制》三個專記太后下嫁之事的詔書又給太后下嫁增加了真實可靠性。

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一日,順治冊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1645年)年初,加為「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尊為「皇父攝政王」。這種層層升級的尊崇,必定與多爾袞威權日重有關,也無法排除他與孝莊皇太后之間感情不斷升溫的可能。

福臨年幼,而多爾袞權傾朝野,出於權宜之策,大玉兒也只能忍氣吞聲。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病逝。他死後按照皇帝的規格下葬。

然而,在多爾袞死後不久,順治便以逆謀之罪剝奪了多爾袞所有的封號,並鞭屍。據說,順治對多爾袞恨之入骨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后下嫁」之事讓皇室蒙羞。後來考慮到孝莊的名節,才將正史中「太后下嫁」之事刪去。

更多有關為大清賭命定的女人孝莊的故事,敬請關注《玉手定乾坤:孝莊》,京東套裝滿100減50,噹噹4.4折搶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OauHXIBnkjnB-0zXg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