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教改的最大變革——「部編版」教材
1 部編版教材是什麼?
標準全稱:
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
簡稱:部編語文
使用時間
2016年9月試點,2017年9月全面使用
2019年9月覆蓋義務教育所有年級
影響年級
義務教育所有年級
2 部編版教材改變了什麼
雙線並行指:人文精神+語文要素
3 部編版VS滬編版區別
一、拼顏值
二、比內涵
從內容方面看,部編版打破我們的傳統常規,不像其它版本教材以那樣先學拼音在學漢字,而是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首先,它使剛入學的孩子,對語文的印象不再是ABC,而是漢字天地人,把漢字學習擺回第一位,明確了拼音只是學習漢字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其次,這樣的改變緩解了入學焦慮。因為拼音的學習比較抽象枯燥,孩子一時很難掌握,一旦孩子形成了為難情緒,就不利於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最後,漢字還富有極致的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有趣味性。
三、重素養
部編版教材(一年級)的第二個內容的改變就是識字量減少了,從400個字減少到了300字,把幼小銜接的坡度放緩了第三個改變是課文的總容量減少,而課文的傳統文化篇目卻有所增加,這是所有年級都能體現的一個特點。
一年級上冊
滬教版教材45課,
部編版教材為32課。
一年級下冊
滬教版教材53課,
部編版教材為29課。
我們小學有6個年級,12冊書,部編本教材的古詩文總量是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幅達80%左右。
從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部編教材需要的是提升語文素養,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知識的高度重視。
4 部編教材-新版塊橫空出世
部編教材出現了滬教或者其他版本教材沒有的板塊:
識字加油站,增加孩子的識字量;
和大人一起讀,彌補課文容量減少的缺失,廣泛選取孩子們感興趣的文章,增加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量。
新增了筆順筆畫的教學內容,在這之前都是沒有的,這樣既方便了孩子們學習複習,培養了孩子正確書寫的習慣,更讓本節課的重點一目了然,方便家長的課後輔導。
在如今高考語文改革,語文教材改版的大環境下,爸爸媽媽一時之間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到底應該從哪裡下手,既能讓孩子應對考綱變化,又能積澱優秀文化傳統?
為此,小問號大語文教研組的資深老師,將於12月19日(周四)晚7:30分,免費開設線上直播《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解析》專題講座,詳細為各位家長講訴關於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及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