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南
轉眼又是一年,打開日曆才發現,原來這周六就是小年了。
想來國內這時候應該已是年味十足,貼對聯,掛燈籠,掃房子,買新衣,準備紅包,忙著完結手頭的工作,提上大包小包,迎上春運,穿越人海,趕在年三十前回到溫暖的家中,和父母一起,過新年。
即便身在法國,我們也會鄭重其事的在檯曆上用紅筆將新年那一天畫上圈圈,約上三五好友包個餃子,在鐘聲敲響的時候跟爸媽視個頻,表面上笑嘻嘻的撒嬌,暗地裡心酸的抹把淚。
的確,對於中國人來說,農曆新年是一年當中最具有儀式感的節日,而年夜飯,更是堪稱年度巨製!
雞鴨魚肉擺滿一整張桌子,一家老小圍坐一圈,喝點小酒,看個春晚,順便還要聊上一晚上的天。
對於常年在外讀書,工作,打拚的我們來說,回家過年自然是歡欣雀躍的事,畢竟家裡管吃管喝,高枕無憂,一心向胖。
然而,想要「相親相愛合家歡」,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至少,得先通過爺爺奶奶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這一關!
每年的新年,單身男女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Part 1
奶奶:「寶貝啊,有對象了嗎?」
我:「還沒呢……」
姑媽:「還沒找到啊,你都25了,別挑三揀四了,再不找就剩下了啊。要不要給你介紹一個?我同事的兒子可棒了……」
我:「……」
Part 2
姥爺:「咋還不把女朋友帶回家給我瞅瞅?」
我:「爺爺,我沒女朋友。」
舅舅:「小樣,你是不是有了不肯告訴我們?快,給看看照片也行。」
我:「……」
有件事菌菌就不明白了,為什麼一過年大家都變得這麼八卦了?有無對象咋就上升成為了影響家庭和睦,衡量成功與否的關鍵了?
你以為有對象就能得到解脫了?錯!你面對的考驗永無止境。
「啥時候結婚啊」,「考慮要孩子了嗎」,「老大都上幼兒園了,是不是該要老二了」……
Anyway,謝謝大家全方位無死角的關心,人間不值得。
菌菌懂你們,內心焦灼,無言以對,暗自惱火是吧。放心,這樣的情況,絕不是中國式新年獨有,請記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在法國,單身男女在新年飯桌上所面對的靈魂拷問同樣存在!
法國民調機構OpinionWay在2019年12月時就針對這一問題做了一個調查:
一共有1015位年齡位於15至49歲的法國人接受了調查,其中有45%的受訪者表示,在新年家庭聚會時因為被問及「找對象」而倍感壓力。
跟中國的單身男女們面對的局面大同小異,法國年輕人們也處在一個「我有對象我自豪」的家庭環境中。
究其原因,社會學家Ronan Chastellier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儘管現在社會的文明程度已經很高,我們也常常討論女性的崛起,但現實是,在大多人的心中,有理想的另一半,或者組建家庭,才是成功與否的標誌,這樣的人才能被稱之為「榜樣」。
心理學家Ariane Calvo也這麼認為,「很遺憾,如果沒有對象,無論成就多高,仍然會在社會上被看作是失敗的。而且這一標準對女性來說,更為嚴苛。」
也就是說,同樣的一頓飯局上,單身女性會比單身男性更容易被問到這樣尷尬的話題,被催脫單的次數也遠遠高於男性。
來自巴黎32歲的小姐姐Carla對此表達了內心悲憤的小宇宙:
「我和交往了四年的男票掰了,但你們造嗎,我已經連續兩年被追問有沒有找到新男友了!我每年只有一次機會跟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但總是被問這樣的問題真的很心累啊!我能咋辦,只能強顏歡笑,跟並不是很親近的叔叔嬸嬸們開玩笑,沒有男票是因為我要求高,不想將就。好在我爹媽都很給力,知道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更鬱悶的是,即便知道了你是單身,還會被提醒:女人易老,時間很快,抓緊生娃!
生娃??跟誰生喂!
Carla小姐姐每每被催生,就會氣不打一處來,「謝謝您啊,我打算立刻去凍卵,這樣你們放心,我也放心!」
好剛,但給力!
或許在中國,年齡還能成為擺脫「對象危機」的救命稻草。
畢竟20幾歲的年輕人,大學還未畢業,或者才剛剛開始工作,忙忙碌碌沒時間戀愛也算正常。更何況大學之前的戀愛,都被稱之為「早戀」扼殺在了搖籃里,現在再來催促,有啥用,寶寶不樂意了!
但是,在法國,似乎就是另一番模樣了。
這裡的父母明顯要「開明」許多,十五六歲的年紀談個戀愛多正常啊,誰還沒有情竇初開的時候鴨。
於是乎,在新年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的時候,就連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們也會被特別關注,問問有關「對象」的小八卦。
這樣一來,氣氛就尷尬了喂。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們最為敏感叛逆,他們想擁有自己的隱私和秘密,對父母開始有所保留,在這樣的場合被點名交代自己的情感故事,結果不出意外,大概就是不歡而散了。
「就算我有對象,我也不想把這件事這麼大張旗鼓的宣揚,那些牽牽手就臉紅的小細節我得留著自己細品;如果我沒對象,沉默不語,就好像我做的不好,沒達到長輩們的期待,令人失望似的,我也很難啊。」
對於這樣喜歡窺探孩子秘密的家長來說,社會學家Ronan Chastellier醬紫說,「他們喜歡代入感,希望能從孩子身上重溫自己的初戀,追憶逝去的青春。而新年聚餐,正好給了他們一個好機會。」
啥?爹媽想回憶過去,真的不考慮看看《父母愛情》來得更快?
總之,對於那些不依不饒發動進攻的人們來說,大概心中都有一個執念:我單身我快樂,一聽就是為了掩蓋心虛的心靈雞湯,全是屁話!
就這樣,明明是一頓和和睦睦暖意融融的年夜飯,就因為那些不知道在何處的「對象」,而衍生出了無限變數。
一邊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一邊害怕空氣突然安靜,還有很多年輕人們為了逃避拷問,乾脆選擇出去旅行,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別理我,我煩著呢。
為了更好的應對年度「對象危機」,我們想出了「租對象」回家過年的絕招,法國年輕人們也不甘示弱,展開了解決年夜飯拷問的頭腦風暴。
法國女權主義團體Nous Toutes就此問題特意出了一個《節日應對性別歧視求生指南》,針對各種情況做了不同的回應。
舉個栗子,當你被問到「為啥還沒有男票」時,你可以選擇用數字和事實回應,幽默回應,反問回應以及直接懟回去這幾種方式。
如果選了幽默回應的話,就會出來這麼一段話:「在70年代,我們常說『魚不需要自行車也能游得自在,女人沒有男人也能活得滋潤』,你自己琢磨琢磨,我得去喝一杯。」
是不是還蠻有意思噠。感覺可以拿小本本記下來,作為絕地反擊!
在Ins上,也有不少帳戶執著於為過年的「對象危機」尋找解決方案。
比如:
-「聖誕節要不要考慮帶個小侄子回家鴨?」
-「這個得看情況,就問能不能在收貨2周內憑著發票無理由退貨?!」
Voila,你們看,大家都一樣,沒有被催脫單,催婚,催生娃的人生是不完整滴!
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七大姑八大姨,大家問出這一問題的初衷肯定都是美好且帶有祝願的,希望我們能夠一步一步經歷沒有遺憾的人生。
新年佳節,和和睦睦,笑容滿面也才是應有的氣氛。
無論局面多尷尬,請記住,要深呼吸,保持幽默,實在不行,就請禮貌微笑,畢竟過年七天假轉瞬即逝,下一次被全家圍攻又是一年之後了。
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