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一邊大喊內娛完蛋了,一邊晝夜不停地看選秀I 線上圓桌

2021-03-03   娛樂產業

原標題:你為什麼一邊大喊內娛完蛋了,一邊晝夜不停地看選秀I 線上圓桌

作者 / 喬治

一邊是段子手、娛樂博主們的吐槽狂歡與唱衰,「沒希望了」、「完蛋了」幾乎成為本季度選秀難以逃開的前綴形容;可另一邊,核心受眾圈——飯圈依然一片繁榮,兩檔選秀,200個男孩,首次公演舞台尚未開幕,就已有熱門選手的豪橫集資金額,突破120萬。

偶像選秀這塊地,只要還有人前仆後繼,就不會有人離開。

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請來了還在孜孜不倦地追著每期加起來比《指環王》還長的《創造營2021》以及《青春有你3》的不知名站姐、痴心秀芬編劇、著名顏狗媒體人以及過期偶妹經紀人,來共同探討一下,選秀節目的是是非非。

一、應援真的停不下來嗎?

不知名站姐:分享一個詞katapepaiderastekenai ,希臘語動詞,意為揮霍資產並將熱情投入於無望的男孩身上。」

就飯圈應援這個事情,我只能說人都是被社會網絡塑造的,如此巨大的真金白銀湧入,背後的動機,並非一兩句簡單的「我喜歡」、「我願意」、「我快樂」就能概括的,我更傾向於將這種行為稱之為某種網際網路文化景觀。

而那些站在「正義視角」,濫用「韭菜」二向箔,來貶低飯圈應援和其他飯圈現象的,就過於上帝視角了。

其實有些選手的公司會花錢聘請專業的站姐,建立站子,在前期就運營起來,也算是,節目之外的「家底」比拼吧。無利不起早,畢竟出圖快不快,好不好看,還是需要耗費精力的。

我不方便告訴你我的收益,只能說確實今年也有站子能賺到錢。應援app里battle廣場那些集資鏈拉都拉不到底。日常數據維護和各類打榜都需要金錢的投入。但應援這塊陣地,也不是秀人專屬,代拍群里最值錢的圖,永遠出乎你的意料,隔壁cp們也很瘋狂。

痴心秀芬編劇:選秀這條赤裸裸的娛樂文化流水線上,男孩女孩們接受訓練、推銷,被打造成快銷商品,而對他們的定價權,分散在紛然雜陳的互網絡數據之中。應援是明碼標價的一種形式。

我有認識花錢意願很強的,也有認識休想拿走我一分錢的。只能說,濫觴肇跡,容或可觀,累屋重架,無乃太甚。應援這個東西是中性的,如何評判,關鍵在秩序。

過期偶妹經紀人:與我無關,休想從我這撈走一分錢。

二、評判一檔選秀節目好看與否,

最看重的是什麼?

過期偶妹經紀人:真正好看的選秀,反而是沒那麼在乎劇本的。比如在《明日之子》系列和《說唱新世代》中,選手的「失控感」是其節目活力的精髓。有青春中野蠻生長的那一面,反而讓每個選手的特色都很鮮明,俗稱「群像」,這樣回望時才會真正有一種情懷的東西在。

今年最大的變化應該就是加入了很多外籍選手和一些看上去不那麼傳統男團的選手,整體呈現的東西更深度也更加多樣化,我個人覺得質量不錯,至少是一個好的趨勢,選手品質真的很重要。

兩檔節目的衍生內容都很多,感覺有用心在讓大家看見這些選手的每一面,但真的太長了,過於拖沓,容易沒耐心,尤其《青你》。

痴心秀芬編劇:在選秀節目當中,所謂的創新賽制,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我也以《明日之子》的樂團季為例,整季節目高開低走的根本原因就是過於想要突出賽制的創新。當樂隊文化與選秀賽制結合,節目為了賽制拋棄了樂隊最核心的部分——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關聯,因此,無論前期群像多麼優秀,都無法挽回「樂隊」概念下,集體感被打散、重組,四分五裂帶來的糟心。

《青你》與《創》其實節目特徵與差異操作手法還蠻明顯的,《青你》一貫走群像路線,想要靠細節呈現來塑造不同選手個體差異,《創》想要欲揚先抑。但今年,兩檔節目時間也太長,細節就變成了瑣碎,沒等揚起來,大家就沒耐心了。

著名顏狗媒體人:當這些年輕的好看的人被擺在選秀的聚光燈下,製造話題與熱度的方式有很多,劇本、人設、剪輯等等,在這諸多的考慮因素麵前,我們心裡都很清楚,選手們的專業水準,一定不會排在很前面。

但不得不說,尤其在這麼多節目之後,話題點與熱度都很難再玩出新的花樣了,這樣的情況之下,選手們是否具備成熟的業務能力,其重要性就會慢慢體現出來。

與影視劇傳遞出來的慕強、慕富氛圍同理,看著好看且有實力的選手,站上舞台發光發熱,這也是我被《創》吸引的原因——觀感上有實力的選手更多一些。

或者廢柴美人逐漸成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設想一下,甘望星慢慢說出流利的普通話,唱出成調的歌曲,也不失為一種「偶像」形式(如果不行,當我沒說)。

不知名站姐:我沒那麼在乎節目是以何種形式或者賽制展開的,鏡頭量和整個節目的走向和設定其實確實能看得出來哪些人比較有希望,有一些東西恐怕早早就寫好了,不然也不會出現余景天粉絲讓他帶不同顏色的手繩避免被剪掉的喊話了。

三、2018年之後內娛選秀和其他選秀節目,

在觀感上有什麼差異?

著名顏狗媒體人:除了各種選秀節目,早期韓流鼎盛的時候,我也看過大量的韓娛公司選拔練習生的視頻,以及很多著名愛豆的個人成長紀錄片類。對比之下,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內娛還需再努力努力。

和往年對比,以往的節目進行到快一公,基本能有明確的pick對象了。但是今年雖然兩個節目都在看,居然沒能選出固定pick的選手?

我總結了一下,一方面去年選秀偶像塌房太過嚴重,不敢真情實感,台上談夢想,下了台稍微有點流量就要把「我不希望別人把我當成一個愛豆」掛在嘴邊。恕我直言,如果按照傑尼斯、SM、YG、JYP標準來,大家都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吧。

另一方面,確實沒有十分出挑的,甘望星長相還不錯,但可惜長了一張嘴,劉宇和余景天業務能力也還行,可缺點眼前一亮的感覺。

過期偶妹經紀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韓國選秀節目中的參賽選手們,受專業訓練的痕跡會比較重,國內的選手更樸素一些,包括早期的超快系列也都是素人居多。

相比之下,Produce系列的舞台,確實是韓國選秀中的更精彩,留下了很多經典作品,像101《bangbang》、202《請打開》、303《rumor》、404 《u got it》之類的,基本都是選秀節目的TOP。

到了同樣主打模式創新的iland,比較注重選手內心的成長和相互之間的關係,但整體可看性弱了很多。所以結合前一個問題,舞台觀賞性也是選秀節目的核心看點之一。

因此,我個人認為不管選手們原本是因為什麼走紅的,只要是真心喜歡舞台,願意為此付出努力,都應該受到尊重,不要一直把所謂的「網紅」等標籤拎出來講。

痴心秀芬編劇:和其他(韓娛)節目對比,日韓系選秀很明顯的特徵就是個人在體制面前完全無能為力,所以大家都按照嚴格的秩序,進行標準化的打磨。

比如王嘉爾就在一檔綜藝里說過「因為我們是JYP,唱歌時一直是這樣被訓練的,特地加入了空氣」也就是氣聲唱法。這都是標準化流程化的一種結果。

某種程度上近幾年選秀也有這個趨勢,但不是這方面。話題與熱度數據為選秀構建了一種符號秩序,這種秩序將男團、女團一視同仁地變成了供主流話語評判指點的客體,他們的主動性、多樣性和複雜性並不在這套秩序的考慮範圍內。

換個說法,個體淪為了綜藝效果的工具人,選秀只是一種話術。如果韓國選秀是偶像工業的一部分,那內娛目前還停留在綜藝造星的階段,至於這個「星」是不是以業務能力為基礎?不好說。

四、如何看待郭老師拿到了創5報名表的消息?

過期偶妹經紀人:郭老師?郭頂嗎?Excuse me?《創5》不配。

痴心秀芬編劇:別太把選秀節目當產業,它只是綜藝。

著名顏狗媒體人:誰能想到偶像選秀的歸宿,居然會是搞笑藝人。

不知名站姐:可以考慮為郭老師建站子了,噱頭很足。

五、問在最後:為何還在追?

著名顏狗媒體人:我也不是非要看愛豆,就是這一季場面格外熱鬧,身邊所有人都在看,你不看,你都沒法加入群聊。也會不自覺好奇,今年到底能搞出什麼花樣,尤其是當兩家正面對打。

過期偶妹經紀人:選秀十級愛好者,我一輩子都要看選秀,想去《明日之子》5做打飯阿姨。

不知名站姐:你該懂的。

痴心秀芬編劇: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