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科普│疫情防控下社會心態的核心影響因素

2020-02-11   廣東省情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

文 / 心理研究所 字數 / 960字

社會心態是在不同個人心理交匯、融合、相互影響、交互感染基礎上形成的。像一個無形的能量場,影響著個人和全社會的心理和行為。對於疫情防控來說,建設積極社會心態至關重要,信息、信任和信心則是疫情防控中社會心態的核心影響因素。

信息決定對疫情風險的認知水平

社會認知是社會心態的重要指標,而社會認知的依據是信息。因此,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狀況及其防控的認知取決於全社會對疫情相關信息的獲取,主要內容包括:疫情信息獲取渠道是否暢通,疫情信息公開是否及時,疫情信息是否準確,疫情防控的信息是否透明,疫情信息可得性的強弱,以及不實疫情信息的澄清、過濾和消除機制是否科學合理等。

網絡渠道已經成為人們獲取疫情信息最重要的途徑,有關疫情的信息可謂鋪天蓋地,並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信息過載現象。因此,在使用網絡渠道傳播疫情相關信息的同時,主流媒體應積極發聲,相關部門應引導民眾關注權威信息發布渠道,無死角覆蓋文化程度低的群體、農村偏遠地區。

信任是社會潤滑劑,是不確

社會環境下社會秩序的保證

社會學理論認為,在風險社會下更需要擴大信任儲備,在當今社會,社會系統、組織還是技術系統的運行,其複雜程度都是多數人難以理解的,信任對多數人來說是首選的策略。

新型冠狀病毒是人類未知的病毒,醫學界也是在疫情中逐漸開始認識它,摸索著對付它。在此背景下,全社會都應該信任醫學科學研究者,信任疾病控制專家和醫務工作者。面對突發的疫情,社會系統和組織難免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問題和運轉不暢,政府以坦誠和開放的態度面對社會,接受民眾監督,才能贏得民眾信任。必須認識到,信息公開程度是民眾對政府信任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只有增進社會互信才能有效應對非常時期的困難挑戰。

信心是社會心態中最寶貴的資源

信心不是孤立產生的,它是以對疫情風險理性的認知,以對政府、商業機構、社會組織、醫療機構等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的評價為基礎的,是建立在政府、社會組織、醫學科研與醫療機構、廣大民眾等的互信基礎之上的。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此後,31個省區市先後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社會各界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在此背景下,社會心態表現越發趨於積極,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民眾對地方政府部門在近期疫情防控中的表現給予肯定。

資料來源:光明日報-《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會心態的核心影響因素》王俊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END·

社會心理研究所

廣東省情調查中心社會心理研究所專注於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建設,開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團體的心理調查研究、心理應用服務、心理公益援助、EAP及相關心理培訓等工作,期待與你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