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加拿大的寶寶們,對於加國的本土品牌Roots應該很熟悉了吧,它的知名度僅次於加拿大鵝。
Roots的衣服主打休閒運動風,很多T恤和衛衣上都會印上自家大大的Logo,突出自己紮根自然的品牌理念。
但是,留學生們記住了,再喜歡這家的衣服,也千萬別穿去澳洲,否則後果很嚴重!
因為在澳洲英語裡,
root=fuck
想像一下,對於一個把「fuck」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的人,澳洲人會咋想呢?
這樣的烏龍是多少留學生心中的痛!!!
本以為學會了英文就能游遍全球都不怕,結果,現實還是狠狠給了我們一個巴掌,臥槽,明明是同一個單詞,咋在不同國家意思差了這麼多了??
Service
看到service這個詞,大家最先想到的意思一定是「服務」,可在韓國,這個詞的意思就變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你去韓國餐廳吃飯的時候,有些老闆會熱情地拿出很多小食來,一邊上一邊說:「掃必思~~掃必思~~(service)」。
很多人都會以為,老闆這大概是想強行推銷自家的東西吧…還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所以很多人會趕緊擺擺手果斷拒絕:「NoNoNo。」
往往這時候,老闆會絲毫不顧你的拒絕,繼續熱情推銷,掃必思~~掃必思~~
如果你認為韓國人這是在欺負外國遊客就真的冤枉他們了,因為service在韓國是免費招待的意思。
但是,這個「免費」的意思,在亞洲並不通用,如果你在日本看到了標有「service」的物品,拿起來就想走的話,你鐵定要被店員給抓了。
因為,在日本,service的意思是打折,比如什麼買一送一、打三折打五折等等的活動,會有優惠,但不是免費。
handy
在英國,handy這個詞有好用、便利的意思,如果你想說某個工具很好用,可以說a handy little tool。
可在德國,他們把handy引申出了另一個意思,手機;
這兩個國家的意思聽起來都挺正常的,雖然有些區別,倒也可以理解,只是,當我們把這個詞放在美國,一切就全變了。
有一個德國學生,他去美國念書的時候想要買一個手機,可又不知道去哪裡買,於是就問他寄宿家庭的那個阿姨
"I would like to get handy."
這時,美國阿姨一臉驚訝地看著這個德國男生,回了一句讓他匪夷所思的話,
"I think you may need a girlfriend."
德國小哥就很奇怪啊,我有女朋友啊,在德國,我現在缺的是手機啊,於是他解釋說
"I need a handy here,because it's more convenient."
聽完小哥這句話,美國阿姨的表情變得更加複雜了…因為,handy在美語裡有一個意思是……
知道了這個意思,再回頭感受一下這段對話…
Panties
去留學生活,免不了要買一些日用品,比如一些貼身的衣物,在韓國,不論男生女生,內褲一律叫做panties。
不過這個說法雖說是英文的,卻不是全球通用的,尤其是對於男生來說,極不友好。
如果男生在美國的商店裡,詢問店員,panties在哪裡賣,那你大機率會被店員當成下面這種死變態
因為在美國,panties是女生的小褲褲,男生的內褲是boxers,或是briefs(三角褲)。
要是在英國,女生的內衣叫做knickers,男生的內衣叫做undies。
如果實在記不住,直接用underwear,這個詞不分男女,絕對安全。
loaded
在國外上網,每次頁面加載不出來的時候,都會出現loading這個詞,它有加載、負荷的意思。
而在英國loaded也把「負荷」這個意思做了引申,想像一下,一個人的腰包又鼓又重,這說明了啥?
可如果,你跟一個美國人形容自己的朋友很有錢時用了,my friend is loaded,你的美國朋友就會覺得你交友不慎了。
因為在美國,loaded的意思是「爛醉如泥」,是形容一個人喜歡酗酒、常常喝的不省人事。
knock up
其實像這樣由於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用法不同,而引起一些尷尬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這個knock up,在英國,這個詞非常的健康正能量!通常的情況下,是說做一些健身或者比賽前的熱身運動。
可如果你想邀請一個美國人和你一起做運動,可千萬不要這麼說!!!
因為,在美國,knock up它的意思是…懷孕…電影《一夜大肚》就是用knock up命名的。
如果你對美國朋友說:
"I'll knock up with Mary,do you wanna play with us together?"
(我準備和瑪麗一起熱身,你要跟我們一起運動嗎?)
這話在他耳朵里聽來,畫面就大變了!!!!
wedgie
之前君君給大家講過,在美國chips指的是薯片,French fries指的才是薯條。
而在英國,chips就指的是薯條,fish and chips就是炸魚和薯條的意思。
搞混chips和fries沒啥,頂多就是買錯食物的問題,也鬧不出啥笑話,可是下面這個詞大家一定一定注意了,wedgie!
英國留學的寶寶們,看到這個詞,想到的應該是美味的寬薯條。
寬薯條再好吃,請在美國點餐的時候,不要用這個詞,不要!!!這個詞在美國的意思非常的猥瑣:
拉別人的內褲!!!
不信你們去Google一下wedgie,看看出來的都是啥圖…
所以,在美國點大塊薯條,請用wedge fries!!
Rubber
除了wedgie不可以亂用,rubber這個詞也不可以亂用,君君知道,在英國,rubber是個好學生用的詞,它的意思是橡皮擦。
可如果你和美國同學一起上課,發現自己沒帶橡皮擦,問他有沒有rubber的話。
相信君君,你的這個美國同學一定一定會瞪圓眼睛看著你,反問道
"Are you serious?"
你TM是認真的???這可是在上課啊!!你找我要rubber???
因為美國人的rubber,嗯,是保險套的意思…你說上課上的好好的,找人要rubber,這…
友情提示,為了避免誤會,找美國同學借橡皮,請了解一下eraser~~
tube
英國人對於地鐵,有一個特別的稱呼,叫做tubes,如果想表達自己是做地鐵來的,他們有時候會說:
We are rid ing the tubes.
這話給美國人聽到的話,臥槽,又污了!!!
因為在美國地鐵叫做metro或者subway,tube對他們來說就是管子的意思…坐在管子上面…
hooker
再來看看hooker。
喜歡在英國看橄欖球賽的寶寶們,應該對hooker這個詞很熟悉,它指的是球隊里選手的位置,負責爭球、奪球和投擲。
如果你想誇獎你的某個朋友是個非常優秀的選手,你可以說,
She is the best hooker in England.
但這句話,在美國人聽來,又要說你不正經了,因為美國的hooker,它的意思是妓女。
就因為同一個詞在兩國的含義不同,本來熱愛運動的你,就這樣,淪為美國人眼中的那啥…
看完這些容易引起誤解的詞彙,估計大家跟君君有一個共同的疑問,為啥很多詞到了美國就變污了呢???
雖然深層的原因我們不知道,但是,為了保命,為了不被當成變態,留學生們請默默收藏本文,下次說話前,先偷偷瞄一眼,珍愛生命,謹慎用詞。
眾所周知
跟土著老外學習英語肯定是最地道的!
但一般英語培訓班外教課為299元或699元/節
這一次你只需99元,不到一件衣服的價錢
這位劍橋老外學霸用180期實戰教學視頻
教你說出一口地道且流利的口語
拯救你的低效英語學習
最佳時機就是從現在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8d8620BMH2_cNUgkE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