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近兩天,廣西玉林市玉東三小一個家長群,一場罵戰掀起軒然大波:
起因是,先有幾名家長在群里,聊喝酒之類的事。因不堪忍受聊這些和學習無關的話題,一名家長大罵群內其他家長是「陪酒女」、「戴綠帽」云云。
當有家長建議將這名家長踢出群時,這名家長聲稱,自己是玉林師院的博士、副教授,「誰敢踢我,試試看?不自量力!」
家長群聊天截圖
新聞一出,網友迅速站隊:
有的力挺這個「博士家長」,覺得起因不在她,錯不在她,要不是有的家長沒分寸,缺乏邊界感,不該在家長群說那些有的沒的的,也不會引起博士家長的不滿,不會發那麼火,不會罵人;
也有的說,雖然起因不在「博士家長」,錯在那幾個沒素質、沒分寸的家長,但是,這位自稱博士、副教授的女家長也實在讓人大跌眼鏡——辱罵其他家長、炫耀自己身份,這些話很難想像是出自一個高層次人才之口,真的與其應有的高素質極不相符,而且,居然持續了四個多小時,群內兩位老師多次勸停,也無法阻止。讓人驚詫其「罵功」實在了得。
如今,家長群已經成為老師與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手段,別看小小的一個群,簡單回復的幾個或幾行字,完全可以能體現出家長的個人素質和文明程度。
家長群雖小,也是一個小江湖,也暗藏人際來往的「血雨腥風」,這兩類家長真的招人煩,請自行對號,有則改之:
第一類:各種看不怪的家長
有家長留言:你對家長群的馬屁精家長有什麼看法?還附了截圖:
家長群回復
家長群的回覆
仔細看了截圖,除了收到和幾個點贊的,並沒看出拍馬屁。如果收到、謝謝老師和多豎幾個大姆指,就是馬屁精,那麼,非常納悶,家長是如何超然世外,對老師發布的消息不理不問的呢?
換句話說,家長的這種淡定不回復,不拍馬屁、不聞不問,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沒禮貌?
作為一個家長,對老師發布的消息,沒有反應,無動於衷,還對別人積極的反應說三道四,這種表現其實很負面、很消極,如果再把這種負面情緒、消極態度傳遞給孩子,對孩子的影響顯然不利。
人和人是需要溝通,包括老師和家長。
老師在家長群里發布消息,如果家長看到裝沒看到,不回復,沒有任何回應,老師會怎樣想,會什麼感受?家長到底是知道不知道?老師的工作怎麼開展?
如果別人回復了,家長還說三道四、詆毀人家,說人家溜須拍馬,這樣真的招人煩,這樣的家長凡事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符合自己想法和感受的,就是對的,就接受;和自己想法不符的,不喜歡的,就是錯的,就不接受,就要貼標籤、扣帽子,各種看不怪、說三道四。
希望這樣的家長多反省自己,多寬容別人,這既是為自己好,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更順暢,也是為孩子好,讓孩子不以你為榜樣,未來更順利!
話說回來,玉東三小家長群事件,在家長群說與學習無關的話題,的確欠妥。這樣的作法,禮貌制止最為應該,畢竟是孩子同學的父母,不能一上來,就高高在上的地罵人「喝死你們」,再教訓人「很有意思是吧」......
尊重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 ;尊重家長,也就是尊重孩子!這個道理,希望家長們三思。
第二類:什麼事都在家長群說的家長
玉東三小家長群一事上,那幾個上來就說喝酒的家長,當然,無法推卸責任。
學生家長群顧名思義,是為了方便聯絡與學生、學習有關事宜的微信群,個人、私人的話題出現在這裡,顯然不合適。
有的家長缺少邊界意識,沒有分寸感,在群里探討「酒」的話題,閒聊與群定位無關內容,才引發「博士家長」不滿。如果,家長能明確家長群的聊天規定,遵守群規,這場罵戰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與這幾個家長一樣,缺乏邊界感的家長太有人在。
有家長對老師留的作業、布置的任務,或者對孩子有意見、有想法,直接在群里@老師,直接質疑,有時言詞極為激烈,讓老師下不了台。
實際上,常常並不是老師的問題,只是孩子回家傳話傳的不對,或者老人接孩子複述的不明白,讓家長有了片面的判斷,對老師產生了異議和想法。
這種情況,建議私信問老師,先聽老師怎樣答覆,求證一下,到底你認為的和實際情況是否一致,然後再溝通交流。
這樣做,避免在群里直接問老師,讓老師不明所以,下不了台。老師也是人,也需要理解和尊重,有效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一頓感慨、怒罵,擴大事態,既傷害老師,也不利於孩子在集體中的成長。
還有的家長,給孩子請假、送東西,或者問作業等都在群里直接說。
要知道,一個人在群里發言,一群家長都會收到信息,這樣只會干擾到其它家長,畢竟,這些事只需老師知道就好,既然這樣,單獨給老師發微信,沒必要全群皆知,你說呢?
你在家長群里遇到什麼奇葩事?歡迎評論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6rDFW8BMH2_cNUgvgUG.html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