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藏紅花青團」上線直播的背後

2020-04-04     話匣子FM

提起藏紅花,很多人會誤以為它是西藏特有的物種。其實,這種植物源自南歐各國及伊朗等地,我國近八成的藏紅花種植集中在江浙滬。最近,種植有藏紅花的奉賢區四團鎮五四村,新鮮出爐了一款藏紅花口味青團,還成為了直播銷售的主打產品。請聽記者趙穎文發來的報道:

一間白牆黛瓦的小屋,一方木桌,現制的藏紅花青團、新泡的藏紅花茶,還有五四村當地出產的大米、雞蛋……主播們一樣樣嘗過來。在已經舉辦的兩場直播中,村黨支部書記宋莉莉都閃亮出鏡:「今天我們的藏紅花,為大家呈現一下最漂亮的顏色,金黃色,喝上去味道也非常得好……」

宋莉莉說,五四村一直以特色農產品為主要收入來源,前年引進了藏紅花球莖開展種植,如今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然而疫情發生後,藏紅花及其衍生產品、包括村裡合作社種植的各種特色農產品,銷售都受到了影響。看著線上銷售越來越火,宋莉莉下決心把一直在計劃中的直播帶貨提前付諸實施:「一直在策劃策劃,然後一直沒有落地,就是感覺好像年輕人麼也少,資源不夠,然後我也是好像有點不好意思什麼的。後來我看到呀人家外省市的一些市長縣長,他們賣雞肉、賣蛋、什麼東西都賣的,而且賣得很火的,我想我們一定要上了,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為我們老百姓的增收。」 丁宇:「真的很奇妙,我第一次吃到藏紅花青團。(它的營養價值也不一樣)我建議,下次能不能再多放兩根……」 這位在鏡頭前收放自如的直播嘉賓,名叫丁宇,是上海衛生人才交流中心的志願者。因為多年來經常組織醫療團隊到五四村開展義診,丁宇成為了這裡的榮譽村民。本來他這次來村裡,主要目的是為了送錦旗,感謝村民們在疫情期間為一線醫護人員家庭送去蔬菜:「年初三開始,五四村就開始為市區的一線的醫護人員供應蔬菜了,他們派一部卡車送到我們市區的一個對接點,我們再送到一家家,連續保障了近五百戶人家。」 正是出於這份感激,丁宇在鏡頭前吆喝起來格外賣力。而五四村出產的農產品也的確有獨到之處:前年開始,村裡開展了「廚餘化春泥」項目,利用微生物技術,把濕垃圾轉化成生物有機肥,去年已經做到濕垃圾不出村。當地思賢合作社總經理胡鞍說,通過這種肥料灌溉出來的農作物,個頭壯、結果率高,像萵筍,能長成胳膊那麼粗:「產量的話,起碼要增加1/3肯定是有的。關鍵是那個口感,要比普通的要好很多。那個我所有的水稻全部都會用上。」 直播帶貨,最近可謂風生水起。透過五四村的線上銷售,我們不僅看到了疫情期間的共克時艱,還能看出村裡多年來在生態保護、社會治理、產業振興等方面的持續努力。這些曾經的付出,如今都成為五四村「吾鄉四季」這個品牌的附加值,助力品牌推廣變成實效轉化,惠及一方百姓。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趙穎文 編輯:山巍 責任編輯:金曉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w2PRHEBfwtFQPkduE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