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朝走來的壽星——記扶風縣冉家村皂莢古樹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我知道皂莢樹的名字,是在上初中時魯迅先生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看到的。
皂莢樹,豆科落葉喬木。皂莢果是醫藥食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壽命近600年。我當時能想到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肥皂。
真正見到皂莢樹,卻是最近,。我和同事漫步在扶風縣冉家村村邊小路上,遠遠望去,村子東南角,有兩棵高大的樹木。同事告訴我,那就是皂莢樹!
我不由的快走了幾步,一顆樹幹需要兩人合抱,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另一顆,更粗壯。走近一看,卻讓我心頭一顫:需要三四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抱的粗壯樹幹,被火焚燒的慘不忍睹。樹幹燒灼面積達三分之一以上,燻黑的樹皮,白色的灰燼粉末,散步其上;部分枝丫上的葉片焦灼乾枯,打著捲兒。「」扶風縣綠化委員會「」釘在樹上的古樹名木保護牌,綠漆鋁皮也被燒的面目全非,「樹齡450年」尚可辨認。三米左右的樹幹中空,周圍的枝丫努力向上向四周伸展,傘形的樹冠,遮覆了大約四五百平方米。
冉家村,是我同事的家鄉。他向我介紹了這顆皂莢古樹。(據樹齡推算)她大約誕生於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抗倭之時。歷經多年,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聽老人說,村中這顆皂莢古樹可以避邪,保佑村民平安,所以,大多村民的後門兩旁會栽上一顆皂莢樹,祈願平安幸福。前段時間,不知何故,古樹下垃圾堆燃起了大火,灼傷了這顆皂莢古樹……
那天下午離開的時候,回望皂莢古樹,仿佛是一位飽經風霜的慈祥老者,用淒婉的眼神望著我……
人生只不過百年時光,歷經幾個世紀的皂莢古樹,忍受了風吹日曬,冷雨冰霜,甚至刀砍火燒,卻頑強挺立著,堅韌不拔,虛懷若谷,福澤於民。
只要春風拂過大地,暖陽里,嫩黃的綠,瞬間就披上了新裝;枝繁葉茂的夏日裡,又張開綠傘,為人們遮蔭納涼;到了晚秋,雖沒有江南桂花的香郁,也沒有香山紅葉的色艷,就那掛滿枝條的一串串長長的皂莢,如彎月般金黃,迎風搖曳著,就讓人心醉……
論樹齡,她絕對是皂莢樹中的壽星;談品性,她也稱得上樹中的聖賢。
一夜無眠,第二天,我又去了冉家村。向村民借了清理工具,準備清理皂莢古樹周圍的垃圾。村裡的嬸子大娘等近十位村民,各自從家中拿來了清理工具,加入到清理垃圾的戰場之中。
擦汗的間隙,陽光透過稀疏的樹葉搖曳著,我仿佛又看見那位慈祥的老人,他露出了溫情的笑臉。
多年丟棄的磚頭瓦片,塑料物件,荒草灌木,莊稼秸稈等,堆積太多。清理近兩個小時,僅清理很小一部分。一位年輕聰慧的小妹妹想到了聯繫村長,村長同意安排挖掘機近兩天清理垃圾。天色漸晚,我便乘車離開了冉家村……
再過幾天,皂莢古樹周圍的垃圾清理乾淨了吧?期待,春天早一點來臨,老樹焦枝發新芽;皂莢古樹園,也會成為扶風一景吧?
來源:廣廣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