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有媒體報道了時任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峰離職一事,李峰氣憤地闢謠:「我這把年紀了還能去哪兒?希望能在北汽干到退休。」
一年半之後,李峰卻出現在寶能的總部,接棒劉良出任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兼觀致CEO一職。
同樣又過了一年半時間,寶能也沒能留住李峰。日前,李峰被曝已離職,目前去向不明。
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被寶能接盤的觀致汽車,不能未能迎來轉機,反而被爆出玩「左手倒右手」的戲碼,新車進展也幾乎停滯。今年2月,寶能引進日本車企高管團隊接管觀致汽車,此後中方高管相繼出走,先是陳思英轉投領克,如今是李峰出走。
即使背靠寶能這個金主爸爸,混亂的管理體系和銷售體系依然讓觀致陷入絕境。經銷商反目,銷量斷崖式下跌,工廠停工,高管出走,這個血統高貴、曾是自主品牌向上楷模的高端品牌如今恐怕徹底涼涼。
自帶光環卻難逃巨虧厄運
作為奇瑞2007年推出的子品牌,觀致汽車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觀致都是當時中國自主品牌向上最接近成功的案例。
從2013年首款量產車觀致3上市直到領克上市,這段時間內,觀致都是自主品牌最高水準的代表。無論是造車理念還是產品性能,觀致都受到了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的普遍認可。
在設計、內飾、動力、操控、安全、環保、空間以及質量等多個維度,時至今日,能跟觀致正面較量的自主品牌仍然不多。即使拿來與德系、日系同級最新換代車型相比,觀致也不會落後多少。
這一點,可以從觀致拿下許多國際大獎的輝煌經歷得到佐證。如,觀致3轎車是第一個在E-NCAP(歐洲新車碰撞測試)中獲得五星安全評價的自主車型,也是C-NCAP(中國新車碰撞測試)中首個「5星+」的獲得者;觀致3五門版則獲得過「紅點設計大獎」。
觀致模式也成為許多自主品牌學習的對象——通過網羅富有經驗的國際汽車設計、研發人才組成團隊,全面與國際領先的供應商展開合作,研究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發產品。
儘管自帶光環,但觀致汽車卻無法逃脫銷量低迷、巨額虧損的命運。
2016年,觀致還有24188輛的銷量,2017年驟降至15381輛。截至2017年年底,即寶能收購觀致51%股份前夕,觀致已為奇瑞帶來累計超過100億的巨額虧損。
觀致之所以叫好不叫座,高昂的價格是最大的原因。如觀致3的官方指導價是9.89-15.39萬,這個價格與同級主流合資車朗逸、軒逸、卡羅拉、寶來旗鼓相當,消費者顯然更傾向於購買品牌知名度更高、技術更成熟、市場保有量更大的合資車。
此外,營銷不給力也是一大原因。觀致在三四線城市沒有銷售網點,即使在廣州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也只有寥寥數家經銷商,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難以打開市場。明明占有市場先機卻坐失良機,觀致的境遇令人扼腕。
背靠「金主爸爸」仍難翻身
在金融、保險和地產領域發了大財的寶能集團,帶著滿滿的野心往汽車行業轉型,觀致成為它的第一個棋子。
2017年年底,寶能以66.3億元收購了觀致汽車51%的股份,並拋出一個百億計劃——連續5年累計向觀致投資500億元。
有了金主爸爸的觀致,很快迎來了一番新氣象。
首先是管理團隊的搭建。觀致挖來了李峰、鄔學斌(離開北汽後曾在百度呆了一年多)、蔡建軍、陳思英等一批原北汽高管,尤其是在營銷、管理和技術等領域均有出眾能力的李峰的到來,被業界解讀為觀致汽車全新發展的拐點。
彼時的李峰,憑藉自己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傲人的過往成績,對重振觀致信心滿滿,先將觀致2018年的零售目標定為8萬台,年中又提升至10萬台。在寶能的賦能下,觀致的銷量如同打了雞血,一路高歌猛進。
儘管如此,年底的成績單卻給李峰打臉了。數據顯示,觀致2018年全年銷量雖然同比大幅增長三倍多,但6.3萬台的銷量與10萬台相去甚遠,與最初的8萬台目標也有一段距離。
更打臉的是,這個成績是通過「左手倒右手」自產自銷實現的。
據公開報道,寶能與觀致簽署了一份協議,寶能及其關聯公司計劃2018年從觀致採購9.5萬輛汽車,2019年-2020年每年採購10萬輛汽車。也就是說,觀致在消費群體中的知名度、影響力、口碑並無多少提升。李峰的加盟,並未給觀致帶來多少幫助。
寶能掌門人姚振華大失所望。為此,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引進日本車企高管團隊接管觀致汽車,由矢島和男接替李峰出任觀致CEO,給李峰安排的新工作是「聚焦寶能汽車業務戰略,促進集團與觀致共融和共享,提升觀致汽車的綜合競爭力」。
時至今日,晚來一步的地產界同僚恆大已經率先推出國能93車型,早早豪擲千億畫下大餅的寶能集團卻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對李峰來說,在寶能以及觀致的這段經歷,可謂其光輝職業生涯中最失敗的一筆。
三大危機壓身 前途未卜
進入2019年的觀致,無論是新品投放還是銷量成績均陷入困頓。
今年5月,觀致汽車被曝江蘇常熟工廠停產裁員,但遭其否認。7月1日起,全國多地開始實施國六排放標準,觀致卻遲遲未見國六車型上市。陳思英、李峰等核心管理層的出走,更是個巨大的打擊。
整體素質很高的觀致,為何有金主爸爸撐腰,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這是因為觀致面臨三大危機。
一是渠道危機。去年12月,觀致全國40家經銷商曾聯名發函聲討廠家,數落廠家的六宗罪:低價直銷、不給返利、設置各種限制不給承諾的返利及推廣費用等等,致使經銷商面臨大規模虧損。觀致廠家雖然採取緊急救火措施,對經銷商作出相應承諾,但依然釀成了巨大的惡果。
數據顯示,觀致汽車今年1-5月的零售量雖然比去年增長47.4%至17952台,但批發量卻只有4312輛,同比下降81.8%。這兩個反差巨大的數字,是觀致廠家與渠道經銷商反目成仇的結果。另一方面,觀致所推行的新零售模式(入駐商超,化整為零)水土不服,無法為實際銷量帶來貢獻。
二是新品投放滯後。根據觀致此前公布的產品計劃,2018-2022年五年內,觀致將推出共26款新車型,其中包括8款新能源車型,其中2018年將推出5款新車型(包括3款轎車、1款SUV和1款新能源車)。但實際上,2018年觀致3電動車並未上市銷售,連在售車型也未進行更新。
曾有觀致經銷商向媒體吐槽,國六排放標準7月1日開始實施,觀致5國六排放車型要9月20日才上市,在這段時間內,江浙滬皖等區域無車可賣。
三是管理體系和銷售體系混亂,人事動盪。觀致2018年銷量未達預期,寶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血洗高管團隊,讓日系團隊接管觀致。八年時間裡,觀致已更換了6任CEO,頻繁的人事變動給觀致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陳思英走了,李峰也走了。風雨飄搖中的觀致,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