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門店客流恢復近七成,車市復甦氣息撲面而來

2020-04-07     汽車大事記M

一季度被壓抑的購車需求,始終會找到一個時間點釋放,從醫學專家和汽車專家的分析預測來看,這個時間點將出現在今年第二、三季度。

市場復甦之前的回暖期,恰好給了國內汽車廠商一個準備時間:從汽車零部件的進貨渠道,到針對後期潛力車型的選擇性生產,以及銷售渠道的調整,都是時候進行梳理了。

隨著日本8家車企、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德國三大車企以及意系、法系、英系汽車製造企業全部宣布停產,全球汽車行業徹底停擺。


在全世界陷入死氣沉沉的僵局時,中國市場如同沙漠中的綠洲,逐漸呈現出春回大地的生機。


截至4月3日16時,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的近9000家汽車4S店中,已經有98.8%復工,客流也恢復至平時的三分之二。


一季度被壓抑的購車需求,始終會找到一個時間點釋放,從醫學專家和汽車專家的分析預測來看,這個時間點將出現在今年第二、三季度。


市場復甦之前的回暖期,恰好給了國內汽車廠商一個準備時間:從汽車零部件的進貨渠道,到針對後期潛力車型的選擇性生產,以及銷售渠道的調整,都是時候進行梳理了。

車市銷售小高潮後續可期


中國汽車工業走過疫情最嚴重的2月,迎來春回大地,煥發新生。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製造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全面推進,車市開始出現觸底反彈。


反彈的速度和進展如何?這裡有幾組數據。


首先是全國乘聯會的零售數據,3月前三周日均零售銷量分別為1.67萬台/日、2.17萬台/日和2.58萬台/日,同比增幅分別為-50%、-44%和-40%,均好於2月最後一周的-61%。


這幾組數據說明,市場終端的零售量雖未出現報復性反彈,但已經處於穩定增長階段。


然後看復工情況,截至4月3日16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的8721家汽車4S店已經有98.8%復工,客流也恢復至平時的三分之二。


這8721家4S店,出自149家汽車經銷商集團,遍布超過20個經濟發達以及相對落後的省市地區,約占全國門店總數(2018年為29664家)的30%左右,具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


再看庫存,根據流通協會公布的數據,3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9.3%,環比2月份下降27.0個百分點,雖然仍高過去年同期7.2個百分點,但已經比去年一半時間(2月、4月、7月、8月、10月、11月)的庫存指數還低。


再看疫情情況,3月30日以來,國內新增確診病例一直低於100例,在全面加強境外輸入性病例防控的情況下,這場戰「疫」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效果,人們正常生活、生產秩序逐漸恢復。


眾所周知,疫情讓1月、2月車市出現斷崖式下滑,尤其是2月份,全國汽車銷量只有31萬輛,只有去年同期的大約五分之一,減去商用車部分,剩下的乘用車成交量只有22.4萬輛。


失去的五分之四去哪了?小部分可能因為經濟問題而取消,但大部分並未消失,而是被暫時壓制了。待行業、市場正常秩序完全恢復,這部分購車需求將得到釋放,也就是說,車市將迎來一波銷售小高潮。

下半年徹底復甦可能性大


雖然車市小高潮後續可期,但絕不會那麼快到來。儘管車市正在逐漸回暖,但談復甦還為時尚早。


那麼,這波小高潮將在什麼時候出現?


這個問題很大程度取決於疫情防控進展以及國家和地方政府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的出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至少是在5月份以後。


不久前,國務院出台「國三條」提振汽車消費,其中對消費者影響較大的是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實施時間。


這一條,雖然不能完全抵消去年減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遠水解不了近渴,但卻表明了中央政府積極救市的決心,在相關協會組織、汽車廠商的一直呼籲下,後期繼續出台救市政策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紛紛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包括廣州、珠海、長沙、寧波、南昌、長春、鄭州、煙台、浙江、吉林等十餘省市,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提振汽車消費,後續還將有更多省市跟進。


「相應政策的推進,將鼓勵消費信心,但反映在市場銷量上還需一段時間。」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車市可能將在今年二季度出現整體復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則認為,從國家各種政策的準備以及汽車行業的努力來看,下半年汽車產銷能恢復到去年同期,甚至高於去年同期,「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也就是說,在下半年,國內車市徹底復甦的可能性很大。

廠商應重點瞄向首購人群和限購鬆綁城市

這波小高潮,又將以怎麼樣的形式出現呢?


業界專家的共識是,後疫情時期得到增長的將是首購群體。雖然鼓勵汽車消費政策傾向於鼓勵「去舊換新」,但從市場終端反饋來看,目前的購車群體基本上以首次購買為主。


「整個3月,致炫、致享的訂單超過30個,幾乎是平時的3倍,其中多數是首購群體。」有日系品牌經銷商反饋道。


目前距離汽車銷售小高潮的出現,還有一段時間,這也為汽車廠商為供應做準備提供了時間。


首先是汽車零部件,部分進口零部件隨著境外供應商停工停產而暫時停止供應,車企要制定好備用方案,以防屆時因為零部件供應短缺而影響生產。


其次是針對首購群體的產品需求調整生產線,首購群體的選擇大部分集中在10-20萬區間,並且會更傾向於選擇市場知名度、口碑更好的車型,車企可以對此進行調查摸底,將火力集中在熱銷車型身上。


尤其是合資和自主品牌,將成為首購群體增長的受益者,合資中低端產品以及自主中高端產品,都可以重點瞄準首購人群去調整生產線。至於合資中高端產品和豪華品牌,則可能需要更多瞄準限購鬆綁城市以及出台實施「以舊換新」政策的地區。

再者是銷售渠道要保證暢通無阻,疫情可能導致部分中小經銷商因資金鍊斷裂而退網,廠家要預期最壞情況並做好相應準備。


車市解凍,只是車市回暖的第一步,對汽車廠商來說,後期的戰役還很漫長而殘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JN0WHEBrZ4kL1ViS74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