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X音樂實驗室
對我們大部分的人來說,能在某一領域稍有成就已經是非常非常稀有罕見的事兒了。然鵝,還真有那麼一群人,跨界玩得飛起還能都有過人成就。比如,音樂界就有不少「不務正業」的大佬,不僅留下了名垂青史的音樂作品,在其他領域也是成就過人。
1. 亞歷山大·鮑羅丁(Alexander Borodin)
說到音樂與科學的跨界大佬,最先令人想到的一定是鮑羅丁。
之前我們介紹過俄羅斯的「強力集團」,那真的是堪稱「不務正業」界巔峰的音樂團體了。而鮑羅丁呢,就是其中大概最「不(多)務(才)正(多)業(藝)」的一位。誒不對,人家強力集團大概就是把音樂作曲當成副業來豐富生活的叭——比如鮑羅丁,就在周末把作曲當做業務愛好。
最初, 鮑羅丁在聖彼得堡國立醫學院研究臨床醫學,並在1858年,以一篇《化學與毒理學視角上砷酸與磷酸的類比》取得了醫藥化學博士學位。然鵝,他的學術之路遠未停止……
不久後,他便轉向了化學研究,赴德國海德堡從事博士後工作,致力於有機鹵化物和苯衍生物方面的鑽研。他的重要研究就包括羥醛的自縮合反應,苯的衍生物和有機物的鹵素置換反應等,這些成果對有機化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曾經(短暫)的化學生,小編看到這兒真是內牛滿面=。=)
鮑羅丁研究成果之一:羥醛的自縮合反應
更好玩的是,據說「化學家鮑羅丁」經常在實驗室里一邊做著試驗一邊就醞釀靈感作曲了,然後不小心就耽誤了實驗甚至弄壞了器材……雖然是個段子,不過畫面感還挺強的啊哈哈哈哈哈。
不過,畢竟是大佬,你開個小差可能就被老闆罵了,人家啥也沒有耽誤,不論在音樂還是化學方面,鮑羅丁的成就都足夠讓他享受後人膜拜了。
2. 卡米爾·聖桑
聖桑大家都很熟悉了,畢竟小時候的音樂課本上《動物狂歡節》也是妥妥的擁有姓名。然鵝,他還是一位有名的數學家。
哦不僅如此,聖桑的好奇心可真的是完全沒有止境,他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涵蓋了聲學設計、羅馬帝國時期劇院的內部裝潢、古代樂器等領域。然後文史方面,他還研究哲學,寫過一本哲學專著,寫過詩集、劇本、文學評論等等。理工科方面,聖桑還對考古和天文學等都有濃厚興趣。
作為法國天文學會的會員,他經常為日食等天文現象的出現而舉辦專場音樂會……哦據說這位大佬還用了出版作品的錢,買了個望遠鏡觀察彗星。
請問還有啥是聖桑不會的??這理工文史藝術全占了吧??
在他之前我知道的這麼全才的,大概就達文西了吧。
3. 奧利維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
下面這位大佬,法國音樂界自德彪西、拉威爾以後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巴黎音樂學院歷任院長之一。來看看大佬的官方title:法國作曲家、風琴家及鳥類學家,普遍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誒等等,鳥類學家??這位大佬好興致啊!
這真不是開玩笑,梅西安在他1985在京都的演講中就提到:
「我不僅是作曲家、節奏家、音高和色彩的信徒,我同時更是一名鳥類學家。l8歲時我就開始記錄鳥的歌聲,每年當鳥開始嗚叫的時候,也就是在春天的早晨(黎明時分)和夕陽西下(日落以後),還有一天的上午和下午我就沉醉於鳥語之中了。我首先研究了法國的鳥叫聲,然後又遠涉美國、日本,甚至我還到了新喀里多里亞(西南太平洋的島群)。」
梅西安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宗教就是他的作品三大主題之一。那麼其他兩個主題呢?就是「愛情」和「自然」。所以——沉迷於鳥類無法自拔從邏輯上來說,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梅西安有一部著名的作品,叫做《鳥類志》(Catalogue d』oiseaux)。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專門以鳥兒為素材寫作的鋼琴曲集。
這也是梅西安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他後來還寫過以鳥類為主題的管弦作品。大家可以來聽一聽,凈化一下心靈,感受一下音樂與大自然的交融。(友情提示,作為20世紀中葉後期的音樂,和聲和音樂風格還是比較新奇的:建議聽友們先適應一下「現代音樂」咳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rHcB3ABgx9BqZZI-G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