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主編/攝影
「攪團要然,勾子擰圓」陝西大姨操著一口質樸的陝西話,說出這句民間俗語。一邊是長棍握手,一下一下在鍋里順時針攪打!這句話和這個畫面把那句「攪團好吃難做」表現得淋漓盡致!清晨的8點鐘,前陣子從去西安對灑金橋的甑糕回來之後都難以忘懷。
所以起個大早,就找到了銀川這個在我心中最還原西安本土甑糕的小店——元滿甑糕,吃個清晨的第一口甑糕。
和我前幾個月第一次發現這裡不同的是,短短几個月這家小店在新一中也開新店了,可見大家對於這個陝西美女的甑糕有多喜歡。
興慶區書苑東巷44號。而這一次奔著甑糕來,卻不料遇到了更讓我感到驚艷的地道陝西攪團!
「攪團」在我們寧夏尤其是老一輩手裡,也並不少見,但是從第一口我就驚奇地發現,老陝這口地道的攪團怪不得在國內吸引了很多人獵奇,因為和我之前在銀南地區吃到的口味還不太一樣!
不得不說做「攪團」是個體力活,燒一大鍋開水,沸騰時刻,玉米面撒在鍋里,而這個時候必須有另一個人一邊用擀麵杖攪,直到稀稠均勻。
這個全憑肉眼的經驗來判斷,這個時候就,再不撒面,但仍然要繼續攪拌,而且還要關注溫度和火候不要糊了,還有什麼時候算作是熟了,也得根據經驗判斷。所以只有兩人配合好了,才可能做出一鍋好吃的攪團來。
店裡除了攪團還有魚魚,拿一個漏勺,下接一盆清水,把鍋里的熟麵糰盛入漏勺,擠壓,從下面的小孔漏出小面節,就是魚魚了,很可愛!然後將水中的「魚」盛入碗中,加入各種作料,一口下去滑爽可口。
攪團和魚魚都做好了,這個料就是區別之處了,紅紅的油潑辣子、翠綠的菜、金燦燦的魚魚,滑嫩嫩的熱攪團直接盛在碗里,這一切神奇般地融合在一起!
店裡大姨做餐飲也十幾年了,所有調料都沒有用市場上亂七八糟的調料,都是熬制出來的調料水,比如說辣椒都是用的關中的秦椒、嗆的酸芹菜、攪團汁子是陝西醋熬制,辣椒麵做的靈魂油潑辣子,自己炒的醬。聽著就家常又健康!
剛打出來的熱攪團實在獨特,澆上提前準備好的辣子、熬的醋水此刻,黃澄澄的攪團冒尖,鮮紅的辣椒水流淌周邊!足慰口腹!吃完了回來突然還想得不行!
除了攪團,店裡來遲了每次都吃不上的甑糕,這個也是我最早發現這家的時候給大家介紹過的,西安和關中地區傳統風味小吃。
用糯米、紅棗或蜜棗、芸豆等為原料。別說銀川人獵奇,在西安為了吃一口甑糕,大清早6點多去,竟然已經來來去去很多西安本地人。
店裡的甑糕的出現和本地之前很多甑糕都不一樣,更加還原,從外觀、用料就有明顯的差異。糯米的瓷實、芸豆的綿密,一夜之後,鏟子抹開,棗泥特有的清甜,讓人痴迷!
清晨開鍋熱氣氤氳的甑糕,一鏟子、一層棗泥一層米一層芸豆,紅白相間,色澤誘人自然是最佳!
棗香、豆香、米香香氣混合在一起,吃起來濃香欲罷不能但又不膩,糯軟不沾牙!糯米的清香,和豆子的結合我好愛,而且沒有單獨加糖,完全就是棗泥的甜香味!比較自然風味!在銀川,這一口清晨的熱攪團和熱甑糕。你安排上了嗎?
地址:銀川興慶區書苑東巷44號(新世紀花園二組團北門) 元滿甑糕·攪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