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整個中概股血流成河之際,拼多多卻能夠一枝獨秀,在一年之間創下了業績數字五六倍的天量增長,有媒體將成功歸結於拼多多成功的打開了一個巨大的電商增量市場——「下沉人群」。
但一年之後,在整個行業習慣用「下沉」來標籤人群和平台之後,拼多多的發展卻再次出乎眾人意料。(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最新財報和多重第三方數據顯示,拼多多的高速增長是移動網際網路全域流量的同步增長,而不僅局限在特定市場、特定人群的滲透。
那麼2019年,上市一年的拼多多,其高速增長背後,有哪些東西是被媒體和觀察者所忽略的?
拼多多Q2財報:「重壓」之下仍保持高速增長
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拼多多搖身一變成了一家數百億美金市值的超級公司,通過將分享與社交的理念融入電商運營中,形成了新電商模式。
拼多多更憑藉「社交+電商」的模式,從巨頭林立的電商競爭中不可思議地突圍,打破當前電商格局,成為繼淘寶、京東之後當之無愧的第三大電商巨頭。
而說到上市這條路,淘寶走了5年,唯品會用了8年,京東則是10年,而拼多多卻只用了3年的時間。
數字只是象徵,其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拼多多的崛起之路。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在2019年Q2財報表現頗為顯眼:不僅總營收達到了72.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7.09億元同比增長169%,較今年一季度的45.452億元環比大幅增長60%,高於市場61億元的普遍預期。
同時,年度購買用戶也達到了4.83億,接近5億大關,且虧損面進一步縮小,營業虧損由上季度的21.2億元降至14.9億元。
不僅如此,據此前Questmobile數據,拼多多於今年6月在下沉市場的月活數同比凈增7220萬,同比增幅達59.4%,增速仍保持行業第一,榮膺了「下沉王」,更充分說明了其在下沉市場的持續領先增長。
還有此前的極光大數據也顯示,拼多多新增用戶中近半來自一二線城市。並且在固守下沉用戶存量池的基礎上,拼多多的新客增長重點開始擴散到全域用戶。
更難得的是,「下沉王」這樣的亮眼成績,卻是在在618期間遭遇二選一競爭的前提下取得的。那麼,為什麼是拼多多獨領風騷?
圍合下沉市場,「下沉王」的核心武器是什麼?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超七成、GDP占全國的59%,且三線及以下城市貢獻著中國三分之二的經濟增長。
這充分說明了三線及以下城市還有較大的消費潛力可以挖掘,這更無疑是一塊價值窪地。
事實上,伴隨著流量紅利的見頂以及下沉市場「三駕馬車」的誕生和崛起,「下沉」早已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主旋律。
尤其是電商領域,自拼多多一戰成名後,低線市場的重要性也開始被國內主流的電商平台意識到,於是大家也紛紛將目光轉向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
而拼多多卻早早將目光瞄準了這塊「蛋糕」:其獨特的運營模式,使其天然帶有「下沉」基因,這在月活用戶方便有明顯體現。
不過,在筆者看來,真正讓拼多多高速增長的核心武器,便在於其「新品牌計劃」的推出。
「新品牌計劃」也就是拼多多利用自身的流量和數據積累,幫助中小企業以較低成本對接拼多多平台消費者的需求,扶持它們創立自己的新品牌。
這個去年底發起的聚焦中國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的計劃,可以說是拼多多自去年上市之後兩個動靜頗大的動作之一。
目前,「新品牌計劃」已經構建了覆蓋多行業的產品矩陣,帶動一批製造企業開拓內需市場。(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並且隨著「新品牌計劃」的深入推進,拼多多正持續推動高性價比商品快速下沉,同時,也藉助平台技術、數據和渠道,帶動一批企業由中國製造向質造和智造方向疊代升級。
當然從拼多多與JVC電視、安徽德力、三禾廚具等合作的「新品牌計劃」來看,其實施的效果也是十分喜人。拼多多發言人井然表示:「在『新品牌計劃』的帶動下,2019年1月至今,拼多多共計推出1200餘款代表行業極致的定製化產品,累積訂單量超過5700萬件。僅618期間,平台定製化產品訂單量便超過900萬單。」
所以也不難看出,拼多多高速增長的新引擎,部分源自於藉助中國製造轉型的機遇,通過對中國製造工廠資源的深度挖掘,成功占領了原來山寨橫行的消費品市場。
這裡就顯示出了「新品牌計劃」帶來了一個更重要的意義:不斷消滅山寨市場。尤其在過去的6個多月時間裡,該計劃在中國製造業的集體品牌化轉型升級過程中正在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在筆者看來,該計劃的推出是源於拼多多對整體產業鏈的深刻觀察:傳統電商平台的零售體系中,供應鏈主要表現為B2C模式。這種模式的問題在於供需兩端的信息匹配效率低下,生產端無法預先了解消費端的需求,而消費端也難以購買到真正符合需求的產品,導致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十分低下。
其次,則在於許多中國製造企業雖然生產能力較強,但在營銷能力、品牌塑造上卻不知如何發力,為了創建自主品牌並打響知名度做了巨大投入,然而效果卻並不理想。
所以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就像是及時的甘霖,幫助製造商轉型發展,創建自主品牌。當然,每一個國產新品牌的崛起,都相當於曾經被「白牌」的山寨市場被消滅。這對於傳統製造業的改造以及升級都具有突出貢獻。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更是意義重大。
打開另一種想像力:拼多多的進化之路
總而言之,作為一個「孵化器」,拼多多通過「新品牌計劃」這項開放性的共贏體系,能夠為中小企業作出了針對性的服務,也能讓這些品牌在線下市場和其他電商平台開始發光發熱。
當然,作為主體平台來說,拼多多也能從中收穫高質的增長,不斷提升自身平台的整體品質和平台競爭力,簡直是一舉多得。
「新品牌計劃」之外,拼多多還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以需定製、按需定產。更重要的是,通過需求前置化,讓消費者的意志來決定新品研發和投產的方向,降低研發投入的不確定性,在此基礎上,用穩定的需求推動企業的高成長。
可以說,拼多多實行了「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利用自身平台4.8億活躍買家的規模優勢,直接吸引生產企業入駐,並獲得較低的商品價格;另一方面,利用自身平台的大數據,不但可以引導生產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商品定製,而且還可以基於用戶畫像進行更精準的商品推薦和銷售優化。
更進一步來說,通過「新品牌計劃」與按需定製,可以實現工廠直接面對消費者,使生產企業能做到批量定製化生產,不僅大幅度降低中間流通環節的成本,也真正能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商品,作為消費者,這當然是大大的利好了。
都說「水果自由」,才是拼多多式的消費升級。在這條自我進化的道路,拼多多可以說給行業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不過,拼多多在2019年Q2的高速增長也說明了,在下沉渠道的爭奪戰中,其仍然具備高效以及主場的優勢。
而未來,在仍有巨大下沉存量市場的背景下,拼多多還會爆發怎樣的勢能,就要看在這場速度和效率的爭奪中它是否能夠搶占先機,把握關鍵的節點。
2019年,尤其是其在迎來突破萬億拐點的時刻,在通往優秀的道路上,拼多多要遇到的挑戰和考驗還有很多。(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而下一步決勝的關鍵,正是如何充分挖掘中國製造行業的潛力,帶動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從而不斷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文章來源於:創業邦摘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ebA2GwBJleJMoPM29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