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滿懷希望,家屬卻放棄治療? |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2020-05-25     協和八PUMC08

原標題:患者滿懷希望,家屬卻放棄治療? |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本期關鍵詞

自主性; 家屬;經濟利益

案例呈現

富大叔,51歲,因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復發、進展,數次入住 A院。本次因隨診M 蛋白升高,考慮 MM 復發再度入院。他目前整體看上去精神很好,談吐風趣幽默、樂觀,無明顯器官損傷表現,檢查血清M 蛋白水平升高 10 g/L(相比1月前超過1倍),尿輕鏈 24 h 增加300 mg,骨髓漿細胞比例升高超過30%(符合),細胞遺傳學檢查發現新增異常。復發前大叔一直維持一線治療(硼替佐米、來那度胺、沙利度胺聯合用藥,配合烷化劑化療和激素治療)。

上級大夫向富大叔及家屬解釋多發性骨髓瘤已經處於加速進展階段,一線藥物目前看來效果已經比較差,可以考慮更換治療方案但價格會更加昂貴,另外也可以考慮使用其他較便宜的藥物和姑息治療方案。富大叔表示理解,但反覆強調自己的身體和經濟狀況允許進行「最積極」的治療,仍然希望醫生傾盡全力對他進行化療。

隨後,妻子單獨與醫生談話,說家中為治療骨髓瘤已耗費太多精力,也負債纍纍,孩子上學也還需要錢,繼續用最昂貴的一線治療效果卻不理想,所有人都對患者「仁至義盡」了,請求醫生勸說富大叔放棄「積極治療」,儘可能採用姑息的方式治療。

你認為醫療團隊應該如何行動?

小編導讀

你不知道在每個放棄背後,那些選擇放棄的人都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 放棄 | 麒聞醫事·協和八 (點擊觀看原文)

醫療具有極大的成就感,也同時伴隨著巨大的失落感。有時雖然我們從專業的角度給出了強烈的建議,但卻要眼看著患者做出「錯誤」的選擇,此時往往會力不從心。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從醫學院剛剛走入工作崗位的年輕醫師們常常會不適應,因為他們面對的不再是單純的而是活生生的人

但說到底我們對於患者而言都是局外人,不過當局者也並非「迷」,只不過他們還需要平衡社會、家庭、心理等諸多因素,各部分在不同人心中占據的比重也是各異的。不過相同的是,當某一方失衡時,勢必是要做出取捨。

臨床上應該是不乏下面這樣的情境的(時長 1分30秒):

不過與以上視頻相比,臨床中更常見的情境:往往是要命的疾病,而且也不會恰好有人能夠幫忙。因此臨床醫生需要面對的,要比影視作品中更有衝擊性,也更加難以抉擇。

因此在面對醫學指征、富大叔的希望、以及家屬的懇求的諸多矛盾下,你的考慮和選擇又是什麼樣的呢?

文中圖片、視頻均來源於網絡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出自己的精彩點評~

並請期待本周日-「熱議評述」

編輯:如日中天

案例: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張

審核: 粉條兒菜、燕白黃瓜、覆蘿子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czHTXIBfGB4SiUwVfHj.html